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功夫》

你好 学术星人

作者: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为什么不能等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言? 作为反问句,这句话只是在表达寻常的谴责,意在告诫谴责对象,要尊重他人,等别人把话说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也可能就是一句真诚的疑问句,此时,提问者想知道的是,缘于何种性情、基于哪些考虑,某人会等不及对方把话说完就要插入发言。

首先当然可能是因为对方太啰嗦,自己(以及其他听众)早就听明白了,他还在绕来绕去没完没了说。 此时,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发言不见得是错误的行为 ,它有助于提升讨论效率,而且常常还能帮助被打断者理清思路:“你想说的其实就是……”

另外, 如果对方太爱卖弄、发言时间太长 ,那么打断他的发言不见得是不尊重他, 相反,这只是在提醒他要尊重在场的其他人。

前面讲的都是正当合理的或至少是可接受的、情有可原的打断行为。但更常见的情形是,爱打断他人发言的人同时也是自己说话没个重点、爱出风头发言没完没了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重合呢?原因并不复杂。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所依赖的智识能力几乎完全一样, 表达混乱、说话没重点的人,往往也把握不住他人的论述线索和核心论点 ,在接受他人的观点时也零散混乱,听一句话脑子就被刺激一下,听了下句忘了上句,无法系统把握他人的观点,就像听钢琴曲听到的不是一首曲子,而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音符。于是, 这类人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言说者的主要意思是不是表达完了,无法判断插入发言的恰当时机。 甚至于说,他们根本没有这种把发言视为观点之系统呈现的习惯,而是听到哪想到哪,想到哪说到哪。

至于爱出风头的人往往急于辩解、急于反驳从而成天插话就更好理解了: 爱出风头,所以怕被否定、怕高大形象崩塌,所以急于辩解、急于反驳 。归根到底就是把对错之争混淆于输赢之争,把输赢与自己的形象、面子相绑定,最终关心输赢胜过关心对错,关心面子胜过关心真理。

很多人习惯用语速、用音量压倒他人,而不是以理服人。这甚至谈不上是有意识的争胜策略,而往往只是因为思考、沟通习惯不好,不知道如果以求知为目的,应该以何种语气、思考节奏、情绪状态(准确说是“去情绪”状态)来讨论问题。如果有良好的环境,那么很多好习惯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假如没有这种契机,就只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慢慢矫正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