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泰八年(1457年)。

已经被软禁长达8年之久的“太上皇”朱祁镇,在将领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宦官曹吉祥等人的簇拥下,于南宫发起政变。

并在一夜之间政变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后世常常戏称“毫无意义”的“夺门之变”,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南宫复辟、英宗复辟。

之后为了保证第二次登基称帝进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这第二次登基称帝在明朝宗法礼仪上的合理合法。

早已经在八年前就被册封为“太上皇”的朱祁镇下诏废明代宗朱祁钰为郕王,而他自己则继续延续了“英宗”这个庙号。

否认朱祁钰皇帝身份能保朱祁镇皇权正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朱祁钰那个“代宗”的庙号正儿八经的发挥出“代”的作用,也就是临时替代的意思。

或者说明朝这江山本来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现在朱祁镇回来了,朱祁钰暂时代为掌权的使命也就算是完成了,已经到了再还回去的时候,一切依旧照旧。

借以从根本上消除“夺门之变”那谋朝篡位的本质。

与此同时,否认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也就等同于朱祁钰在位期间所下达的那些诏书啥的就都一笔勾销,做不得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之前为了从瓦剌也先手中营救朱祁镇而册封的太上皇身份,以及后来为了册封朱见济而从朱见深手中所剥夺的皇太子身份。

那么自然而然,朱祁镇这第二次登基称帝,也就这样彻底摆脱了谋朝篡位的性质,反而更像是一个名正言顺的重新掌权欢迎仪式。

可问题是在到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登基称帝的时候,却下诏恢复了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并重新追加了一个“景帝”庙号,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如此一来,岂不就等同于又把夺门之变的性质重新定义为“谋朝篡位”的谋逆之举了吗?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朱见深恢复朱祁钰皇帝尊号的实质

这个原因其实还要从一个名为“朱祁镛”的人身上开始说起,作为明朝第一代襄宪王朱瞻墡的嫡长子,又是明仁宗的孙子,本身就与明朝皇室的血缘关系极为亲近。

再加上朱祁镛这个人虽然史书上记载的资料不多,但依然有一些史书上零星的记载着这个人跟明仁宗的性格极为相像。

在职期间都是乐善好施、勤政爱民,十分的体恤老百姓,以至于在其去世以后都还时常被当地百姓所纪念。

这就导致在朱祁钰所册封的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以后,就有那么一部分朝臣提出要册封朱祁镛为新任皇太子,而不是依旧健在且已经当过一段时间皇太子的朱见深。

很明显,在同样具备皇室血缘关系且拥有继承资格的情况下,朱祁镛的资历明显就要比尚且年幼的朱见深优秀的多。

相信大家也不难发现,如果在夺门之变事件中加上朱祁镛这个人的话,朱祁钰最后的那个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选择朱见深还好,即便朱祁镇不废除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使得其第二次登基之时不是那么的合乎明朝宗法礼仪也不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个时候的朱见深年龄还小,朱祁钰又已经病重撑不了多久,最后实际掌权的其实还是朱祁镇。

但如果选择朱祁镛,那这夺门之变的事件就等同于是坐实了谋朝篡位,不管从哪方面都说不过去。

故而,朱祁镇之所以要废除朱祁钰的皇帝尊号,除了保证自己登基的合理合法性以外,其实也有那么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排挤朱祁镛以及消除朱祁镛在朝中的影响力,从而将其从这场夺门之变的政治斗争中心剥离出去。

那么大家再看朱见深恢复朱祁钰皇帝尊号的这件事,虽然看似是跟他父亲朱祁镇作对,可大家还能把夺门之变重新定义为谋朝篡位吗?

显然不能。

在朱祁镛被剥离出明朝的政治斗争中心的时候,这场政变就真的变成了史书上所评价的毫无意义的政变。

朱见深恢复朱祁钰皇帝尊号的事件自然也失去了实质性意义,反而还能落得一个好名声。

因为没等朱祁钰做出选择,夺门之变就已经发生了,从而让朱祁镛这个人在这场事件中的地位和表现变得不那么明显,且逐渐的被边缘化,成了一个旁观者。

继而在朱祁钰病重且没有合适子嗣继承大统的情况下,这个皇位最后会是谁的呢?毫无疑问,只能是朱见深的。

朱祁镇废除朱祁钰皇帝尊号的事件,也摇身一变成了朱祁镇在朱祁钰生前那段时间保证他自己以及朱见深皇权地位的双保险。

毕竟到底选择谁作为皇太子的答案,终究也只有朱祁钰自己一个人知道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