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二十一年,李信攻楚,败于“城父”,这是个千古谜案!

一:战前的天下形势

始皇十七年,秦灭韩国,改韩国旧地为“颍川郡”。

始皇十九年,秦灭赵国,赵公子嘉在代郡自立为“代王”。

始皇二十一年,王翦、李信夺取了燕国的高产粮区“督亢”,太子丹死,燕王喜逃亡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势图)

同年,王贲攻打魏国。秦强魏弱,魏王假向楚国求救,楚军前往相救。王贲在鸿沟方向大破楚军,从而切断了魏楚联合的可能,进而围攻魏国国都——大梁。

王翦与李信从燕地回师。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笑曰:“王将军老矣,而李将军果势壮勇”。(史料来自史记王翦列传) 于是秦始皇便下达命令,任命李信、蒙武为攻楚方面军司令,相机而动。

二:战前的咸阳政局

秦始皇十三岁登上王位,然而秦国朝堂严重分裂,总共存在有六股政治力量。(上图吧!)

(示意图)

始皇八年,嫪毐势力被秦始皇、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华阳太后一系)联手剿灭。秦始皇在这一次事变中的收获是:诛灭权臣,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并且收回了嫪毐的“太原毐国”封地,进一步地推进了郡县制。

始皇十年,吕不韦罢相,被秦始皇赶出了朝堂,后来在洛阳饮毒自尽。咸阳逐客,李斯用《谏逐客书》一文,投入秦王怀抱。始皇从此不再设立“相邦”职位,进一步集中了王权,并且收回了“洛阳封国”。

始皇十七年,华阳太后去世。

始皇二十一年,被禁锢在韩国故地某座山头上的韩王安,被刺客杀死,新郑叛乱。秦始皇把昌平君外放“郢”,让他去稳定地方局势(其实就是被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料来源)

同年,王贲攻魏。王翦、杨端和与羌廆等一帮老将率也在这个时候被秦王政解除军职。李信将兵攻楚。

王翦谢老归乡之后,蒙氏冯氏为首的关东系,已经逐渐把控朝堂,他们才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咸阳已经变成了隗状和冯劫在内主政,蒙武和李信在外统军的局面。

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掘开鸿沟之水,猛灌大梁城。3月份,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至此,攻楚条件已经成熟,李信、蒙武也随即率军进入淮北战场,攻楚大战就此爆发。

三:李信大败的原因。

(示意图)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李信攻平与,蒙武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武会师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李信善于长距离、快节奏的战斗模式,他表态用20万军队灭楚的原因,应该来自于他的个人军事风格。

趁着秦国连灭韩赵燕魏的威势、和王贲在鸿沟方向将楚国的淮北兵力一扫而光的机会,李信指挥部队快速穿插,然后取道“城父”,剑指楚都寿春,意在斩首。“城父”,城池很小,但地位重要,距离寿秦仅400余里,因此它才同时地进入了李信、蒙武和项燕的眼中。

(李信与项燕)

李信取的是一个“快”字。但由于昌平君在后方作反,李信回师平叛,这就懈怠了李信的攻势,给项燕重新部署兵力赢得了时间。项燕在“城父之战”连杀秦军七都尉,这才摧毁了这一支军队的决心。(以上取自史学家田余庆先生的猜想)

四:我们来捋一捋秦始皇的得失

1.李信失败,蒙武撤军,大量士兵战死,夺取的土地得而复失,统一的进程被打断,这是一失。

2. 后来王翦复出,用60万军队灭楚,这一仗就打了四年,给咸阳财政带来了极大压力,这是第二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大将军王翦)

3. 攻打燕国之后,王翦、杨端和与羌廆等一帮老将也在这个时候被秦王政解除军职。如果李信不失败,不出意外,王翦也会随之消失在史书之上。王翦作为秦国本土军功贵族豪门的总代表,他重新出现在朝堂上,这为后来秦始皇推动变革带来阻力,这是第三失。

4. 昌平君作反,后来被楚人推举为“楚王”,与秦始皇打对手戏。这为秦始皇戏逐楚系外戚势力,找到了借口。史记记载:昌平君二十一年徒于郢;二十二年,反秦于郢;二十三年,被立为楚王。

(楚系外戚:华阳太后、昌平君、昌文君)

昌平君被立为楚王之后,同年,楚系大员昌文君死于这一年。(史料来自于《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至此,宣太后、华阳太后两代人在秦国朝堂上“盘踞”的势力被一扫而空。秦始皇权力集中,从此一言九鼎,这是一得。

五: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李信之败,非战之罪也!因此,史料中没见到秦始皇对于李信的惩罚记录。过不了几年,李信又重新出现在战场上。

但我们也同时地发现了,李信再也没像攻楚那一次成为“一方主将”了,他总是在配合别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