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逐步取得权力,并先后在同治、光绪两朝成为实际的掌权人。在光绪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并没有选择光绪皇帝的胞弟载沣,而是选择载沣之子,幼年的溥仪即位。世人普遍觉得载沣最合适处理清末的危局,慈禧太后为什么不选择其成为皇位继承人呢?实际上,慈禧太后更多的是出于自身考虑,而没有考虑大清整个国家的未来。

首先,溥仪承继皇位,属于承嗣同治、光绪两帝,这在礼法上也是过得去的。父子相继是皇位传承的常态,当然北齐这种政变出现的兄终弟及除外,而清朝已经出现了同治和光绪之间的兄终弟及了,如果再立一辈分的载沣,会给人一种清朝皇族凋零的景象,也表明皇位没有向下一代进行传承。因此传位给“溥字辈”,在礼法上是可以的。溥仪作为同治皇帝的亲堂侄、光绪皇帝的亲侄子、载沣长子,和两帝亲缘关系最近,是最应该继承皇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慈禧太后比较害怕死后被清算,必须选择一个可以利用的小皇帝。光绪帝去世的同年,慈禧太后去世,此时慈禧已经70多岁了,属于时日不多了,这个时候她必须考虑身后事。种种迹象表明光绪帝并不是正常死亡,极有可能是慈禧和其支持者对其下毒毒死的。而主要原因是戊戌政变后,两人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在慈禧太后死后,光绪帝如果活着一定会进行清算。作为光绪帝的亲弟弟载沣如果即位,一定会想办法替哥哥报仇,慈禧太后会被过后清算。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在溥仪即位后,虽然载沣是摄政王,但因溥仪的皇位得于同治帝、光绪帝,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掌握实权,载沣行事处处受到限制。而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女,她的位子来源于慈禧太后,她不可能允许然后对慈禧太后的清算行为出现,因此,载沣无法实现为其兄长报仇。

第三,小皇帝成为清末的政治传统,也符合各方利益。从同治帝开始连续出现小皇帝,即使慈禧太后掌权的需要,也是当时内外环境决定的。在内部,清廷需要和已经兴起的汉族地主阶层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又不出现拥有兵权的汉族将领叛乱甚至篡权的情况下,就必须维持现有体制。而外国列强也希望清廷保持当时的状态,以攫取利益。因此,慈禧太后不太敢保证载沣会不会向其兄光绪帝那样实现变法,引起局势变动。

第四,经历大风大浪的载沣,不想接皇帝这个烫手山芋。让溥仪做皇帝,让载沣摄政,某种程度上也是慈禧太后让自己的亲外甥统揽清廷大权。但出访过德国,也算见过世面的载沣,对于皇帝和皇权并没有那么热衷,尤其其兄长的傀儡生涯,更让其感觉后怕。当时的清朝已经是烂摊子了,载沣更不想成为亡国之君。因此其在主观上也有不想做皇帝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载沣的能力并不是绝对有实力实现中兴清朝。载沣在溥仪即位后,依靠摄政王的身份,逐步控制了权力,但三年后又黯然离开权力中心。他的表现和“鬼子六”奕,看似精明,却不能在权力斗争中更好的运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打草惊蛇,让因戊戌政变中得罪光绪皇帝的袁世凯惊慌失措,并组织力量,逐步掌控清朝的军政大权。袁世凯当时的实力并不比剿灭太平天国的曽国藩还有曾系力量强,但慈禧太后能够实现很好的驾驭,载沣则完全不行,一定程度上说明,载沣如果即位,很有可能成为其哥哥的翻版。

抛开历史功过看,作为女性,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朝末年的政局接近半个世纪,足见其有很强的政治手腕和识人、选人、用人能力,还有对文武百官的驾驭能力。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