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看历史,多是将史书作为参考依据,但正所谓"成王败寇",史书记载真的是事实吗?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有些人的生平被抹黑,有些人的功绩却被夸大,后世中人未曾身临其境,自然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比如说以博学多才闻名的司马光,他固执守旧拒绝变法,使得北宋朝廷越来越弱。再比如说"痛打奸臣严嵩"的忠臣徐阶,他真的是正义之士吗?其实,徐阶并不是"清流"首辅,那个形象或许只存在于野史传说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阶剧照

徐阶官居内阁首辅,其政绩被史料夸大

严嵩专权时期,徐阶为了自保选择事事顺从,从来不跟严嵩起正面冲突。皇帝开始关注严嵩父子的罪行时,徐阶又暗中指使别人上书弹劾,完美地保住了自己的名声。严世蕃对徐阶的印象特别好,还说"徐老对我们没有坏心",殊不知,就是徐阶打消了皇帝重新起用严嵩的念头。换句话说,徐阶就是一个善于逢迎、口蜜腹剑的小人。

严嵩剧照

严嵩倒台后,徐阶因为参与了隆万盛世,而被大家推崇为明朝的中流砥柱。实际上,他的功劳并没有这么亮眼。首先来说徐阶的政绩,他为官期间平反冤狱、顺应民心,确实做了很多好事。但是,这对于亏空严重的明朝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大明王朝的核心难题是官员腐败,尤其是严嵩父子掌权期间,更是一片乌烟瘴气。针对这些国家大事,徐阶的态度反而是以糊弄为主,更像是一位久居官场的"老油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庆皇帝

平反冤狱有助于徐阶收服人心,但是,整治官员腐败却是个得罪人的工作,他根本就无意处理。徐阶担任内阁首辅的那段时期,不但没有把心思放在政务上,还热衷于讲学搞文化交流,实在是令人无语。在他的大肆宣扬下,朝廷风气慢慢由实转虚,众人皆变成了推诿拖沓的"伪清流"。从表面上来看,官员们热情高涨忠君爱国,可背地里,却又增添了一种"懒病",垂头丧气毫无治国之心。如果这个时候有强敌来犯,他们真的能守住国门吗?

隆庆三年的时候,拥有严苛手段的高拱代替了徐阶的首辅位置,高拱最看不惯的便是朝廷中的腐败风气,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整治。对于文武百官来说,高拱六亲不认油盐不进,但对于整个国家和百姓来说,这样的官员才是急需的人才。其实,一个官员的名声好不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治国之心,跟"树敌无数"的高拱相比,徐阶确实没什么政绩。

高拱剧照

告老还乡后,徐阶以权谋私不知收敛

总的来说,徐阶并不是大公无私的清官。他还乡后,虽然在朝堂上实力大减,但对于地方官和普通百姓来说,徐阶的震慑力还是蛮大的。仗着他的势力,家族中的人开始大肆敛财为非作歹,生活过的是奢华无比。除此以外,他们还屯了几十万亩田地,对百姓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家里人做的这些事影响极坏,徐阶不可能不知情,但他依旧选择置之不理放纵容忍。甚至还有传言说,这些事都是由徐阶主使,其他人只不过是"替罪羔羊"罢了。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徐阶遇到了正直的官员海瑞,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是耿直过头,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没有效果。为了保住家族中人,徐阶甚至放下颜面前去求情,可海瑞依旧不为所动。最后,张居正罢免了海瑞等人的官职,这才将这些事遮掩了过去。但是,徐阶的形象再难挽回,大家都看清了他贪官的嘴脸。

海瑞剧照

徐阶这个人其实没有大才,他之所以能坐到内阁首辅的位置,很可能是凭运气。据说,徐阶小时候曾经经历过两次性命之忧,一岁掉进井里待了三天才被发现,五岁时掉下山崖,幸好被树枝勾住了衣服。不管这些事是意外还是人为,都能说明徐阶是一个幸运的人。在首辅的位置上徐阶没有大政绩,告老还乡后还纵容家人胡作非为,可以说是相当大胆。可是,皇帝对他始终敬重有加,八十岁高龄才寿终正寝,徐阶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居正画像

总结:

徐阶年轻时曾正直良善心怀百姓,只可惜,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又有多少人能始终如初呢?徐阶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不管是指使别人弹劾严嵩,还是后来的假意求情,都是皇帝意愿的体现。因此,即便皇帝知道他的错处,依旧愿意施以敬重,同时还能彰显天子的宽宏大度。与所谓的感情相比,皇室朝臣更在乎利益,这才是徐阶得以善终的原因。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