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能利火吗?这个问题数千年来没有人提出过,但它却触及到对中国哲学的核心理解。

当我们回顾世界哲学文明史,就会发现中国的哲学观与希腊的哲学观迥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哲学诞生于生活和艺术,而后两者受地域影响极大。

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能利火吗”这一问题,我们可管窥古中国和古希腊两大文明的终极差异。

1.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地貌十分特殊,这里山岭连绵,丘壑纵横,但它又处于地中海范围,故而海洋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同时,古希腊海岸曲折,港口无数,是一个靠渔业、商业为主产业的联邦式国家

但是这里土地贫瘠,耕地匮乏,粮食短缺,所以古希腊并非农业大国

这些因素,让古希腊的人文和哲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中海式风格”——追求现实美

我们知道,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们都是肌肉健硕,身材魁梧,无论男神女神,都骁勇善战,体格完美,可以说,古希腊众神是人格的化身,是人性的放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参观卢浮宫就会发现,如“米洛斯的维纳斯”这样的雕像,对人体的刻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又如罗马国立博物馆复制的“掷铁饼者”,雅典民族博物馆的“雅典娜女神”,无一不是完美身材,动感十足。

我们对古希腊的文明稍加总结,就会得出以下规律:

(1)靠海漂流,人们多是随遇而安;

(2)山丘阻隔,只能形成联邦政体;

(3)神祇众多,传唱中诸神人格化;

(4)开明自由,辩论起来谁也不服;

(5)看重现实,理论必须逻辑自洽;

……

这些都最终导致了相比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中国,古希腊文化更为写实、生动。

2.古中国文明

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中国的古文明发展脉络清晰,源远流长。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一江一河五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框架。

同时,中国农耕发达,水利便利,人们则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人又发现,自然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于是人们开始“趋利避害,顺天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此种种,都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农耕文明:

(1)和希腊随水而居不同,中国选址则讲“安土重迁”;

(2)和希腊联邦体制不同,中国政体则贵“天下一统”;

(3)和希腊诸神护卫不同,中国用兵则讲“避实击虚”;

(4)和希腊慷慨激昂不同,中国写史则尚“春秋笔法”;

(5)和希腊逻辑分明不同,中国哲学则讲“道不可道”;

……

君不见,老子《道德经》开口闭口就是“惚兮恍兮”“寂兮寥兮”“玄之又玄”之类的词,说得让人如坠云雾,却又感觉极其高深。中国哲学文化也多是这般,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应该看到,两个文明特征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都有其光辉时刻和黑暗岁月。

就古希腊而言,德谟克利特兼综百家,“原子论”横空出世,宇宙并非无限可分,启迪了千年后现实世界的自然科学,可以说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的最高峰。

就古中国而言,《周易》《道德经》拔地而起,穷极变化,囊括宇宙,揭示了万物规律的深刻内涵,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哲学最高峰。

3.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被中国人传颂许久,这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翻译过来基本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对万事万物都有利,而且还与万物不争。”这种文字,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千百年来,对这句话无人质疑。

但是跳出中国人的固有思维,我们发现,和老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也有这样的论述,泰勒斯说:“水构成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最后,泰勒斯总结出了他的至理名言:“水是最好的。”

这句话成了泰勒斯学说的代名词,成了古希腊哲学的开端,意义非凡。

但是,有趣的事就来了,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对此却疑虑重重。他绝妙辩驳道:“如果万物真的构成于水,那么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勒斯的哲学理论瞬间崩塌,是啊,水火不容,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别说水不能生火,反而有了水,火才会熄灭,这就是宇宙中最典型的一对矛盾——水与火。

所以,要么水不是对万物都有利,要么,火不属于万物。古希腊哲学家这种严谨得令人忍俊不禁的逻辑,却是其形成哲学辉煌大厦的基础

阿那克西曼德后来在泰勒斯的学说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术大厦,更为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德谟克利特学派,巴门尼德学派等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