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可以通过眼睛,也可以通过味蕾。

北京小吃算得上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味道。北京小吃又称“碰头食”或者“菜茶”,为北京人津津乐道,成为了除了北京经典古建筑以外的另一种招牌,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现有的北京小吃有著名的老北京十三绝,比如豆面糕、艾窝窝、面茶等等。

肖战作为一个有着五年资历的“北漂”,第一次通过北京小吃了解北京味道,这位从小在麻辣口味中长大的重庆年轻人对北京小吃会有怎样的评价呢?

驴打滚“糯米粑粑”

驴打滚,是北京的传统小吃,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对于驴打滚的名字由来,《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而得名驴打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驴打滚

其实,驴打滚是由大黄米面、黄豆面、豆沙等食材做成的,是一个糕点类美食。做好的驴打滚外层沾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

糯米粑粑

驴打滚软糯的口感,让肖战联想到了家乡的味道,川渝小吃糯米粑粑。糯米粑粑是将糯米蒸熟后舂成具有粘性和韧性的糯米团。经过了舂打的糯米,没有了糯米的颗粒感,口感更加细腻弹牙,吃的时候还可以淋上一勺红糖汁,更具风味。

豌豆黄“固体豆浆”

豌豆黄,北京护国寺传统美食,不仅是宫廷小吃,还是非遗美食之一。相传慈禧老佛爷在北海公园避暑时,听到墙外有吆喝声,慈禧便命令小太监去瞧瞧,经过打听,知道是在卖豌豆黄的,于是这个做糕点的厨师就被请进来给老佛爷做了一道豌豆黄。豌豆黄清凉爽口,在炎热的夏天深得老佛爷欢心,就这样,厨师留下来了,豌豆黄也就成了宫廷的美食。如今,豌豆黄依然活跃在北京人的餐桌上。春夏皆宜,清甜爽口,老少皆宜,倍受北京人喜欢。

豌豆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豌豆黄是用黄豌豆制作而成。将黄豌豆去皮,煮至豆花酥烂,制成细腻的糊状后加入砂糖,冷藏凝固后就得到了这道美食,吃起来豆味浓郁。肖战在品尝豌豆黄后,用固体豆浆来形容它,可是说十分贴切地概括了豌豆黄的制作过程和它的本质。

麻团“太实在了”

麻团,也是中华传统名小吃。麻团,以糯米粉做成圆形,中有糖馅,外滚芝麻,然后用油炸成。麻团历史悠久,并且在全国各地都有制作,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因而也有麻球、煎堆的说法。麻团也有空心实心的区别。北京的麻团多是实心的,里面还有豆沙,十分实在。

麻团

肖战吃了北京的麻团后,感慨到:“这也太实了,这里面是实心的,但南方的话是空心的,我们那边就没有馅,他这里面还有豆沙。”

相同的食材,不同的做法,也体现出了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南方的轻巧和北方的实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茶“就是油茶啊”

“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面茶,最早是下午茶,并不是早点。

面茶是用五谷中的黍磨成的糜子面和小米面1:1混合做成底部的面糊,上面再浇上一层芝麻酱。这下面的糜子面和小米面是没有味道的,多半依靠芝麻酱的咸来入味,所以芝麻酱就决定了面茶的口感。芝麻酱的淋法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将芝麻酱勾成一条线一圈一圈地往上淋,这样更入味。面茶的口感软软滑滑,还有芝麻酱的咸香给味蕾带来了极好的体验。面茶的吃法也颇有讲究,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茶

虽然麻酱加面糊的口感肖战不太能接受,但在品尝到底部的面糊时,肖战觉得味道就像家乡的油茶,“但我们那边的油茶上面会放酥酥脆脆的那些东西。”

油茶

油茶的制作方法与面茶类似,将大米磨成糊状,吃的时候配上酥脆的馓子豌豆黑芝麻,浇上一勺蒜蓉胡椒猪油,吃起来太香了。

豆汁“酸菜鱼+豆浆”

郭德纲曾经说过一个段子: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在大街上随便把一个人按地上,给他灌一碗豆汁,要是喝完了,跳起来骂街的,肯定不是北京人,要是跳起来问:“有焦圈吗?”这肯定是北京人。豆汁配焦圈,成为了北京特有的饮食特色。

豆汁是制作绿豆粉丝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以绿豆为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得到淀粉、豆汁和浆。其中,豆汁用于饮用,淀粉用于做绿豆粉丝,浆在下一次制作中作为发酵原料。

豆汁

对于初次尝试豆汁的外地人,对于豆汁的评价大都是难以下咽,有一种酸臭味。但尽管如此,到过北京的人大都会选择来挑战一下豆汁的味道。在品尝豆汁之前,肖战对于豆汁的印象仅是:“我听别人说过豆汁,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但是如果吃不惯的人就会……”

在肖战揭开碗盖的瞬间,就感受到了豆汁扑面而来的浓烈的味道;再闻一闻,肖战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酸味;品尝一口,从表情石化到怀疑人生:“为什么是这个味啊?”从此打开了味觉新世界的大门。

在品尝之前,肖战以为豆汁和豆浆的口感是一样的。在品尝后,肖战仔细回味豆汁的味道,形容出了他口中豆汁的味道:“它很像酸菜鱼的汤,然后加了豆浆,然后放了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豆汁的口味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豆汁历史悠久,甚至是曾经的宫廷饮品,如今也融入北京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了北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肖战在品尝一口后虽不愿意再次尝试,但仍表示:“我尊重这一枚小吃。”

写在最后

历史上的北京城不仅是皇宫贵族的聚集地,还接纳融合各个外来民族,饮食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汇,也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所以,北京小吃不仅充满民族特色,还有着宫廷流传的高大上的贵族传统。肖战在品尝了这些北京美食后说:“除了豆汁以外,我都可以接受,我觉得还蛮好吃的。”

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是蕴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独特文化。它们的材料来源、制作方法、食用方式都反应了当地地理状况,蕴含着独特的人文情趣。尽管如此,在体现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驴打滚和糯米粑粑、面茶和油茶、麻团和麻球,也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相通的美食智慧。

但无论走到哪里,最容易怀念也最感亲切的,还是那一份家乡的味道。

|文案:Soulmate

|排版:小胖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禁商用二改,若需转载请邮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