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耕心堂G 店铺:耕心书店

来源:孔网app动态

#哲思心語# 晨读徐生翁记
读徐生翁书画之三
几个月前,杭州办徐生翁的展览,惜路程太远,又是疫情,不能一去。从微信上看,展出了徐生翁记录诗稿和对联的一个本子。那个时候,没有笔记本一说,应该算是稿本,字迹很小,精神百倍。戴家妙在《徐生翁墨存序》中说:“雖為稿草,未見一絲苟且、一筆潦草,盈寸之間,理明而氣昌,力足而鬱勃,閎中而肆外,確乎有得於心而後卓乎有見於書跡者也。”
我这个人有时候容易疲惫,容易松懈,容易向生活投降。这些通过我写的字就能看出。但徐生翁就是这样的一个本子,就让人惊异和震撼。他感情丰富,定力凝重,一丝不苟,终日乾乾。书法是徐生翁的志业,不是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这个展览的对于这个时代来讲,特别具有意义。现在全国几百所大专院校都设了书法系,培养了一堆堆同样的模子,从创作到展览,把人都看厌了,看烦了。伟大的书法搞成了清一色。在书家们技术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书坛的审美感觉也要转捩,亦要有一些有个性的书家写出新精神。新时代要有新,如何新,看徐生翁吧,看徐生翁的一代人。书法能不能在发展,在回到一个“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不是改机制,就是改脑子……
看徐生翁先生书法,我坚信书法要想写好,一定要回到“自然生长”的状态,书法是艺术,是高级的艺术,书法也要复制,复制的和古人一样,但必须有这么一些小众,他们艰辛地跋涉,他们以书为道,他们挚情不改。

徐生翁殁于1964年,迄今已快一甲子。他已经进入历史,进入经典。我们所要做的,是理解他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所在——时间会让一代又一代解读,并不断地在他的作品中发现新的内容及形式,时间已经让他融入了书法史。徐生翁的艺术精神超出了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样板。现在我们所读所赏已经是他留下的“文本”的另外的事情。他的作品为我们敞开了一个秘密的精神世界,一种澄明之境。他的作品让我们思考,激动,沉默,神往……
德国学者鲍里斯格罗伊斯在其著作《论新——文化档案库与世俗世界之间的价值交换》深刻地写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理论和艺术生产归根到底都是以历史记忆的系统为导向的,而这个系统一直在追随时尚,因为对每一个时代来说,当一种新的思想和艺术时尚形成以后,首要的任务都是去捍卫属于本世代的时尚,或者可能将会在未来成为时尚的东西。所以和大家通常所理解的相反,今天被称为时尚的东西其实最有可能在未来还是会被接受——人们并不是将时尚当作永恒的真理去接受,而是将其看作某一个时代的特征而将其长期保存。(该书第28页)

徐生翁能够成为“时尚”乎?他绝对不能时尚。假如徐生翁真的成为人人都会的时尚,那也是书法界的灾难!徐生翁是这一个!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近现代诗人黄浚有诗云:
淹疾漳滨卧,江山忽变秋。
风流非赤壁,人物自黄楼。
谁酹千年月,来浮一苇舟。
眼前温画稿,应是李营邱。
美国女诗人乔伊哈卓有这样的诗句:
我们继续不希望,散步,但脚步更轻,
云朵旋转于头顶上空
我们能说的会让我们明白的话
比我们已经说的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