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白起素以“战必胜,攻必取”著称,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不败名将。然而如果细细考究起来,白起其实也有一场败绩。这一战发生之地,竟然正是当年田忌、孙膑率领齐军大破魏武卒,击杀太子申、庞涓,令魏国由盛转衰的马陵,是为第二次马陵之战。

一、为啥秦国要跨国打仗

秦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乐毅率领的燕军已经在济西大战破齐之后,于齐地肆虐了一年以上。然而撤回本国的联军其他国家,却早已开始勾心斗角。

在攻齐之战后,秦相魏冉获得了原齐地陶邑(今山东定陶),作为自己的封邑,因此魏冉很希望继续攻击魏国,打通陶邑与秦本土之间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悬东方的陶邑

从秦昭王十四年(前293年)到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国将相铁三角白起、司马错、魏冉联袂出击,断断续续地对韩魏两国发起全方位进攻,战争结果魏国的河东之地(山西西南部临汾、运城一带)全被秦夺取,此外韩魏还失去了西端的一部分河内之地(河南东北部黄河以北)。

二、林下之围

由于魏国元气大伤,魏冉攻魏一开始打得十分顺利,“取魏安城,至大梁”,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而西面虚弱的韩国,只能保持中立。

眼见着魏国危急,似乎要割地求和,燕赵两国却出手了。

河东战役的间歇期,秦赵就冲突不断。此前秦昭王十九年(前288年),秦国攻克赵国的杜阳,秦昭王二十年(前287年),秦国又攻克赵国的新垣、曲阳。这几城应当都位于山西西部,此前秦赵二国围绕这一区域就多有冲突,随着秦国控制河东,双方在此的矛盾也越发激烈。

而燕国也对秦国充满提防,燕昭王甚至因害怕被扣押而拒绝了秦国的会面要求。此时乐毅又同时佩燕赵两国相印形成燕赵同盟,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不为怪了。

《秦本纪》:(秦昭王)二十四年……燕、赵救之,秦军去。魏冉免相

《云梦秦简编年纪》:(秦昭王)二十四年,攻林。

《战国策·燕策二》: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

《战国策·魏策三》: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显然,魏冉率领的秦军在林地被击败并围困,魏冉只好与燕赵两国讲和,承认赵国吞并原齐国济西之地、燕国吞并原齐国胶东之地,并归还给魏国一些土地,“割地请讲于魏”,才得以全身而退。

如果我们就《战国策·魏策三》的记载来看,这一战的指挥官应当是背叛齐国而担任魏相的孟尝君田文;燕赵两国的援军号称多达18万之多,魏冉落败被围也就不奇怪了。魏冉承担战败责任,就被秦昭王借此罢免。

乐毅作为燕赵同盟的主持者,在林下之围中也发挥了极大的调节作用。

三、离石攻城

《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

前282年,乐毅率领赵军攻击魏国伯阳,未知是否攻克。这一战应当是为了压服魏国,迫使魏国放弃对齐国领土的分配权,此外也排除了秦国对陶邑之外齐国领土的分配权,因此令秦国越发怨恨。

心怀愤懑之下,一年后(前282年),秦昭王派遣最强的战将白起,夺取赵国二城,次年(前281年)又攻打赵国在山西西北部的重镇蔺和离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蔺在今山西柳林县,离石在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均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商业大城和铸币中心。从公元前351年开始,秦赵多次来回争夺二城,直到前261年秦最终攻克蔺,得以控制吕梁山地。

秦昭王令公子延名义指挥,而白起实际指挥。白起顺利地攻克了蔺和离石,完成了战术任务,但由于蔺和离石都处于高山之上,地势险峻,秦军伤亡不轻,所谓“兵伤于离石”。

四、马陵之地,风云激荡

此后,秦昭王又派白起、公子延出关攻击赵国本土,魏国由于之前被燕赵联军攻打而怨恨,允许秦军在己方领土上借道。

在秦军出函谷关之前,周君曾经派苏厉游说过白起,但王命难违,明知离石之战后秦军需要休养,面对秦昭王独断专行的性格,白起无法违抗,苏厉的游说也以失败告终。

《史记·苏秦列传》:兵伤谯石,遇败于阳马

此处与《战国策》有异,那么“谯”、“阳”应当都是城池的名称。“谯”应为离石附近的县城,秦军在此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阳”则必为赵城,应在邯郸周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击赵国本土,很可能会遭到燕赵同盟的联合对抗,秦不可能对此没有估计,尤其是白起出兵直接威胁到燕国从齐国占领的山东地区。但由于白起曾经创造过伊阙之战以少胜多大破韩魏联军的奇迹,秦昭王相信白起的军事才能。

然而,从战后秦昭王“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来看,魏国显然背叛了秦国,切断了秦军的后路。这正是乐毅的拿手好戏,他在军人之外,更是高明的纵横家,因此才能组织起五国伐齐的联合,将齐闵王的东方霸权一举打翻在地。

得知魏国背叛之后,白起应当马上从阳地撤军,抵达马陵时,被燕赵二国军队追上,魏军也在这时从南面逼近,对秦军形成三面包围。

在曾经爆发过魏齐争霸关键一战的马陵之地,又将展开一场激烈血战。

而且,这一战很可能是由乐毅亲自指挥。从之前乐毅离开齐地攻魏来看,因为齐国只剩下即墨、莒二城,乐毅是可以留下副将在齐地作战,自己率军离开齐地的。对付白起这样的战神,也需要乐毅这等名将。

这时白起的局势比起当初伊阙之战前夕要糟糕得多,连后路也被彻底切断了。秦军补给线被断,联军只需要使用拖字诀,就能令秦军缺粮崩溃。

而由于对手是乐毅,白起也不可能快速击破联军一部,来化解困局。实际上,白起很可能在突围过程中遭遇了小的挫败,所以才使用“败”字。

燕、赵两国地近塞外,分别拥有幽蓟和代北的产马地,其骑兵在河北的大平原上威力更增,而秦军却因前不久离石之战的损耗,战斗力大大下降,加上粮道被切断,秦锐士再骁勇,也无法作无米之炊。

尤其是“胡服骑射”的赵军,其骑射手根本不必与秦军方阵直接碰撞,只需要通过灵活的袭扰战术,在开阔的平野上纵横驰射,就能令秦人越发饥饿疲惫。

饶是白起这样战神级人物,也似乎要眼睁睁葬身于此了。

五、峰回路转

然而就在这时候,魏昭王却轻信秦王要将秦国之前在宛叶之战中从楚国夺取的叶、蔡割让给己方的诺言,轻易撤军。魏冉被秦昭王罢相之后担任赵相,赵国也因此接受了调停,笔者猜测很可能秦国许诺将离石和蔺归还给赵国。

乐毅见此,也无可奈何,收兵继续攻齐而去,望诸君与武安君的巅峰对决,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落下帷幕。此后,秦昭王见白起得以平安撤回,“劫魏魏不为割”,拒绝割让叶、蔡给魏国,魏昭王发现自己被放了鸽子,后悔不迭。而随后不久,魏冉又离开赵国回到秦国为相,则魏冉之相赵,更多恐怕是为了秦国的利益。

六、小结

白起有了马陵之败的教训,在邯郸之战时,他认为没有胜算便拒绝出战。这是出于一个军事家的理智,却因此被刻薄寡恩的秦昭王下令自尽。

岁月风烟流散,往事越二千年,这一场马陵之战已经湮没在史册的边角当中,只有仔细考据寻求,才能获得其间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