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驻守山海关的名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指挥八旗兵,在山海关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

打下北京以后,阿济格认为:把北京城的财产等,抢掠运到沈阳。放一把火把北京烧了,多尔衮认为:打下北京之后,要从沈阳迁都北京,迁到北京住紫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多尔衮力排众议下,迁都北京。保护并利用故明皇宫。在中国皇朝历史上,大一统皇朝利用前朝宫殿,仅此一例。紫禁城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到1912年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紫禁城见证了24代帝王的兴衰荣辱。

朱棣为什么倾尽财力建造北京紫禁城?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了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 统一全国。

随着全国的统一,朱元璋感到对北边之地鞭长莫及。当时有大臣提出在汴梁定都,还有大臣主张建都元大都,朱元璋不希望走宋元的老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子朱标奉朱元璋的命令,去西北巡视。

朱标回京以后,向朱元璋献上陕西地图,向朱元璋叙述自己的迁都计划。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故,迁都计划未能巡视,迁都就这样被搁置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朱允炆的皇位。又重提迁都的事情,对于迁都朱棣非常谨慎,毕竟对社稷安危影响非常大,朱棣决定先建都城后搬迁。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把北平改为北京,又在北京设置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又把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城营建工程已经开始了,尚书宋礼去四川采木,侍郎古朴往江西,师逵、金纯往湖广,副都御史刘砚往浙江,佥都御史史仲成往山西督办工程用料。

明皇宫概貌

明皇宫在元大都宫殿基础上,以明南京宫殿格局规划为蓝本建造的。永乐五年(1407年)至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建成,历时14年。明皇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外环绕52米的护城河。

皇宫面积有72万平方米,房屋9000多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全部建筑可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以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构成外朝中心,两翼是文华、武英两殿。内廷由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构成主要部分。

朱棣迁都风波

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下决心迁都,并正式公布迁都诏。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上书说“建都北京非便”。于是朱棣把他们贬到均州太和山去做佃户,从此,再也没有人公开反对朱棣迁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日,一场大火将北京三大殿烧毁,又有官吏提出“迁都北京非便”,朱棣下令处死了上书言辞激烈的主事萧仪。很多反对者并没有因为萧仪的死而退却,于是对参与密议迁都大臣进行攻击。

朱棣没有办法了,让反对者跪在午门外质辩,最后户部尚书夏原吉见事情难以收场,将责任揽到自己一个人身上,这才略微缓和了矛盾,逐渐平息了关于迁都的争辩。朱棣倾尽财力建造北京,主要有两个原因。

当时,朱棣已将镇守边塞的宁王、谷王内迁,并将处于北京东北的大宁都指挥使司南迁至保定,山西行都司的一些卫所也迁到北京以南,因而北部边防面临着空缺,使北京直接面临前线,多数人根据这一点认为,抵御蒙古人的南下是朱棣迁都北京的真正目的。

其实,朱棣另有所图,永乐十四年(1416年)六部都察院给朱棣上的一道奏疏中,将朱棣迁都的本意清清楚楚地表述出来:第一,朱棣的“龙兴之地”是北京;第二,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颁布的迁都诏更明确提出要“君主华夷”,而北京“实为都会”。因此,“君主华夷”、“控四夷,制天下”便是朱棣迁都北京(即元大都)的主要目的。所以朱棣倾尽财力建造北京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