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改变天下格局的重要战役。秦、赵两国展开旷日持久的厮杀,从公元前262年直到前260年,约三年的时间两国投入80多万人参战。赵国在这场战役中,其实有机会能获得胜利,但是却因为齐国从中作梗,而导致惨败收场,想知道怎么回事吗?就让小编为大家揭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平之战初秦国由于连年混战,粮草人口消耗严重,赵孝成王命老将廉颇迎战。秦国与赵国相持局面环境下,秦昭襄王已然吃了大亏。前261年赵孝成王主动向齐国借去粮食,按照赵孝成王的想法与秦国大打消耗战,赵国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赵孝成王起初也被廉颇说动,下定决心要赌上国运与大秦决一生死。

齐国的疆土与赵国并不算远,恰好是长平之战的侧后方。齐王完全有能力借出粮食,供赵国休养生息,如果能得到齐国的鼎力相持,赵国绝对会将大秦彻底击溃。甚至廉颇坚守不出,也能让秦昭襄王无可奈何。但齐王建坚决不同意借粮给,齐国谋臣周子曰:“不如答应借粮以使秦国退兵,不借粮秦军就不会退,这样秦国的计谋就能实现而齐、楚的计谋就失败。而且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犹如屏障”,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是向齐王建一一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王建依旧不听从,随后发生的事情就不用小编过多啰嗦,白起坑杀赵国降兵数十万,赵国也从东方六国之首变成苟延残喘之辈。当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小编也认为齐王建眼光格局太过狭隘。但仔细一想站在齐国的角度看,齐国是否真的应该借粮食给赵国?。从全局出发齐国应该借粮食,因为大秦比赵国要强大。综合国力而言秦国可以正面抗衡,赵国和齐国的合力夹击。

如果借粮食给赵国之后,长平之战赵国会获胜,那也是十分惨烈的胜利,此时的赵国早已经奄奄一息。可转念一想,大秦虽败顶多退去函谷关。励精图治后元气并没有实际上的削弱。但是齐国与赵国本是相邻,中间就隔了个燕国。赵国胜利之后,整个东方其他国家,也无力抵挡赵孝成王。况且战国后期诸侯各国人人为战,对齐国而言宁愿喂饱强大的秦国,也绝不可以让赵国强大。

道理很简单,赵国想要统一华夏,首要目标就是拿老邻居齐国开刀,相反大秦虽有一统天下的狼子野心,但必须要击败赵国和燕国之后,才会威胁到齐国。齐国借不借粮食,这事有两种说法,但很肯定的是如果齐王建支援赵孝成王,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会得到改变。即使白起是当之无愧的战神,然而也决计不可能突破廉颇固守的上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国本就是产粮大地,只需分出一部分多余的粮食,就能解决赵国的燃眉之急。历史没有如果更没有假设。所以长平之战,其中牵扯到的秘辛往事实在太多太多了。小编也认为齐王建虽是胆小怕事之辈,但他不借粮食给赵国,从齐国角度出发其实也并不是坏事,但凡事一饮一啄,天要让大秦统一天下,这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