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进攻长沙靖港的太平军,谁知中了埋伏,全军大败。回到长沙后,左宗棠夜里来见,直接对着曾国藩大骂:你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当时曾国藩是湘军统帅,左宗棠只是湖南巡抚的小小幕僚,为何他要对曾国藩如此大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对靖港“念念不忘”

1851年,太平军兴起,此时的曾国藩正在家中服丧。清朝廷命令各地积极抵抗太平军,此时命令曾国藩展开团练,进而形成了湘军的雏形。虽然此时曾国藩卸任了户部侍郎,可是朝廷又对他的团练寄以厚望。

1954年3月,曾国藩带领湘军积极出动,与太平军展开凶狠的斗争。在清军岳州失败后,曾国藩率领湘军精锐和其他军队2万余人来到长沙附近驻防。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席卷南方各个省,尤其是在湖南境内异常活跃。尤其是太平军的祥贞部已经制定好计划,首先要攻取湘潭和长沙的靖港两地。

在太平军的猛烈攻势下,清朝的正规绿营军毫无抵抗之力,在战败后纷纷投靠曾国藩的湘军。在对比下,曾国藩虽然只是团练首领,却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军事实力。

3月底,进攻靖港的太平军被湘军痛击,丝毫占不到便宜,所以大部分太平军绕道开始进攻湘潭。此时驻守在长沙的曾国藩想要按照朝廷的命令,直接去进攻武昌。可是,众多部下和当地官员力劝曾国藩,如果失守湘潭,湖南将毁,抵抗太平军的实力又会大打折扣。面对湘潭的重要位置和资源,曾国藩派副将塔齐布率领1300湘军前去支援。自己则带剩余兵勇慢慢向湘潭推进。

可是,就在出发的前一夜,曾国藩接到密报:靖港的太平军已经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去进攻湘潭了。剩余的太平军警惕松懈,当地团练已经偷偷架好浮桥,静待湘军前去攻打。

此时曾国藩被靖港的空虚吸引,他认为如果拿下靖港,就占有了水上要道。太平军不但增援困难,就是去进攻湘潭的太平军也会受到首尾不能相顾的影响。如果拿下靖港,可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军在长沙大败

随即,曾国藩率领800湘军和投靠而来的清军,加在一起5000多人启程前往靖港。在一切安排妥当后,4月28日,曾国藩率军开始进攻。

当大部队冲进靖港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里一个太平军的影子都没有。随后,周围山上喊杀震天,2万多太平军从周围一起围攻过来,原来这是一次太平军的埋伏行动。

受到如此围攻,曾国藩的部队立刻崩溃,士兵纷纷逃散,遍地死伤。站在船头指挥的曾国藩万念俱灰,想着自己的士兵将会惨死,而这次围攻又会是一场巨大的惨败,他心中一凉,一头栽进水中。

周围的护卫见到慌忙救援,在曾国藩旁边的章寿麟也随即跳入水中,将曾国藩救起。随后,部队急忙撤离,曾国藩的战船也侥幸逃脱。虽然自尽投水没有成功,可是回到长沙的曾国藩万念俱灰。

而他自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他所带领的湘军损失惨重,他认为这次失败首要原因就是自己指挥失误,没有看到太平军的埋伏意图,十分愧疚。其次,曾国藩本就心高气傲,在团练如此成功的情况下,当时发表的壮志豪言已经成为空话,遇到大败,深感无脸再见家乡父老。最后,曾国藩算是违抗了朝廷的命令和自己下属的建议,要是胜利还好,但是结果又是大败,预感将要受到朝廷的沉重责罚。

曾国藩再次自杀

在长沙水边的船上,曾国藩辗转反侧,思来想去还是想死。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曾国葆立刻去城中购买棺材,自己则亲手写下一篇死前的遗言,向皇帝作最后的陈词:

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恭具遗折,仰祈圣鉴事。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营,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溃散。臣愧愤之至。不特不能肃清下游江面,而且在本省屡次丧师失律,获罪甚重,无以对我君父。谨北向九叩首,恭折阙廷,即于今日殉难。论臣贻误之事,则一死不足蔽辜;究臣未伸之志,则万古不肯瞑目。谨具折,伏乞圣慈垂鉴。谨奏。

曾国藩又写手信,让弟弟安排好后事,并且叮嘱自己死后一定不要大肆祭奠,随后他开始考虑自己该如何自杀。

就在此时,湖南巡抚骆秉章在河边送湖南按察使陶培恩去湖北赴任。湖南战事四起,陶培恩到湖北去任巡抚可谓是逃出了是非之地,他心底倒是美滋滋的。而此时面对同僚远去,骆秉章也是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送客过后,众人离去时,跟在骆秉章队伍后面的左宗棠心中更是百感交集,一转头却看见了河水中的曾国藩座驾,想去见面聊一聊。

此时的左宗棠仅仅是骆秉章手下的一位幕僚,虽然身有文采,却没有得到重用,他跟曾国藩是同乡,更是好友。当左宗棠来到曾国藩的船上时却发现,上面有一具大棺材,心中直呼“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大骂曾国藩

左宗棠立刻拜见曾国藩,只见此时的曾国藩心灰意冷,毫无精神。左宗棠忙问缘由,当得知曾国藩因大败后想要自尽时,左宗棠大怒。

虽然仅仅是一位幕僚,面对手握军权的曾国藩,左宗棠却毫无畏惧,反而言辞犀利的对曾国藩进行“大骂”,他先是大吼:

好你个曾涤生(曾国藩的号),本来以为你是一个大丈夫,没想到却是一个村中妇人。你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你真死了,我也会去你老家,劝你父亲不要让你进祖坟。

曾国藩十分惊讶,但是想着自己也是将死之人,不跟他计较,但要问个明白,所以毫无气力的说:你凭什么说我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左宗棠见到曾国藩提起了兴趣,这才一一道来:

你28岁进翰林院,后来受到皇上赏识,成为二品大员。此时,太平军四处作乱,正是你报答皇上恩情的时候,你就因为一点挫折而去自尽,辜负了皇上的期望。你哪里有“忠”?

你曾家是大族,祖训上写的明明白白,朝廷都知道你曾国藩努力奋斗,带领众弟弟出生入死,甚至曾家祖祖辈辈都要靠你光大门楣。你呢,受到挫折就要去死,怎么对得起曾家的列祖列宗?这就是“不孝”!

还有,你手下的团丁都是家乡的父老子弟,都是相信你的才投奔而来。他们还没见到功名,还没有为自家建功立业,你就要先走了。你这就是弃他们而不顾,可不就是“不仁”吗?

再说,你手下的这些幕僚,这些副将,哪个不是你的朋友亲信?他们为了湘军,为了你,甚至捐出了身家财富,甚至带上了兄弟子侄。如果你弃他们而去,你又如何对得起他们?这就是“不义”。

我说你如今撒手人寰,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铁定了随你而去,身后骂名也要跟着你去了。

曾国藩听完这些,立刻从床上站了起来,他紧紧抓住左宗棠的手说:

听完你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感谢兄弟对我的责骂,我是一时糊涂啊。幸亏你这一番话,否则我可能真的做出贻笑大方的丑事了。

左宗棠也不居功,立刻说:宗堂也是怕仁兄一时气愤做出傻事,所以只能除此权宜之计。虽然像陶培恩这样的庸官都能节节攀升,而你我为朝廷献力的人却如此境遇。但是如果人不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不能做出丰功伟绩,当再大的官又有什么用呢?虽然靖港败了,但是将来一定会有大胜的。你看刘邦常打败仗,最后不还是在垓下大胜,成功登上宝位了吗?

二人成功上位实属不易

曾国藩深受左宗棠的劝谏效果,此后积极总结了带兵打仗的经验,又分析了靖港之战的教训,积极投入到对抗太平军的战斗中。后来更是因为积极打击太平军,军功卓越,被提拔为两江总督。

而左宗棠此后也算顺利,被骆秉章保荐为四品官员。

在1861年,曾国藩刚刚当上两江总督后,立刻力荐朝廷,阐述左宗棠的才能和功劳。随后朝廷采纳,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从二品官职,这也算曾国藩的“报恩”之举了。

虽然左宗棠年轻时比较坎坷,屡次考试不顺,又不得重用,可是他却是非常爱读书的。也正是因为读书的关系,左宗棠虽然没有考中状元,甚至仅仅是一个乡试举人,可他却靠着自己的学识成功闪亮于众多普通人之中。

而正是由于他积累的才能,使他成为了骆秉章的幕僚,这才结识了曾国藩,而后大展才能,为请朝廷建功立业。最终官至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