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苏共二十六大如期召开。期间选出的十四名政治局委员只有两人年纪在六十岁以下,而七十岁以上的竟有八人之多。除此之外,部长会议领导层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68.1岁。

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么一帮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却牢牢把持住了苏联政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离现实世界,面对苏联社会日益加深的危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动力去推动改革。对这种死气沉沉的“老人政治”,苏联人民都看在眼里,社会上开始大量流传勃列日涅夫老糊涂的笑话。而更可悲的是,晚年的勃列日涅夫在主持阿塞拜疆代表会时,由于秘书的疏漏,他竟然毫无察觉地念了整整两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老人政治的根源来自干部终身责任制,而干部终身责任制的幕后推手正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在官僚阶层的支持下,通过宫廷政变的方式将赫鲁晓夫赶下了台。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勃列日涅夫与地方干部达成了暧昧的默契,即勃列日涅夫永享总书记的宝座,而官僚阶层获得终身特权。随着时间的演化,这种默契逐渐变为固定的体制,即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

更为可怕的是,官僚阶层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教育制度,从而保证了他们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官僚阶层的子女与普通平民子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固化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特权阶级还通过一套特有的任命和提升职务的制度来保证自己家族的昌盛,形成了一种“特权继承制度”。对此,苏联人民做出了尖锐的回应。

对于这种情况,苏联人民辛辣地讽刺道:一位老将军和他的孙子在散步。“爷爷,我长大后能当将军吗?”“当然可以”!“那我能当元帅吗?”“不可以,因为元帅也有他们的孙子啊。”辛辣的讽刺揭露了利益阶层脱离群众的本质。

面对这些不满和愤怒,苏共高层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而是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加大了对思想和言论方面的管控力度。官僚阶层妄图用国家力量去压制民众的反抗,事实上是不可取的。他们将监视人民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机关—克格勃,事实证明,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好。克格勃硬生生的让自己从一个国家机关变成了令人厌恶的思想警察。他们替代了勃列日涅夫在政治笑话中的主导地位,成为苏联政治笑话中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苏联既得利益者的眼中,克格勃只是他们统治国家的工具,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作用。但是克格勃建立之初的目的却是维护国家统治,确保苏维埃人民的利益。克格勃(契卡)的建立者捷尔任斯基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做出了杰出贡献。捷尔任斯基与克格勃的继任主席不同,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苏维埃事业。捷尔任斯基曾明确地说道:“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句话要先说清楚”。这是何等的坦白,哪怕是盖世太保头目希姆莱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

事实上,捷尔任斯基并不是一个独裁者,他坚定的信仰共产主义,他的绰号“钢铁般的费利克斯”正是这一点的真实写照。十月革命后的许多同志是这样评价捷尔任斯基的:“他生活下去只需要三样东西,即工作、面包和清水”。当国家趋于稳定之时,捷尔任斯基毫不眷恋地将契卡的领导权转移给副手,而自己更多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捷尔任斯基领导的契卡是独立的,不服务于任何个人意志的,所以当时的契卡只是纯粹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组织。

作为红色利剑的领导者,捷尔任斯基的地位并不比列宁低。他和列宁以及斯维尔德洛夫组成了苏维埃初期的三巨头,而且捷尔任斯基的受尊敬程度远高于列宁。捷尔任斯基累死于任上时,哪怕是斯大林都为他的忠诚而感到钦佩,所以最初的克格勃是敢于战斗的武器,并非是某些人的打手。

相较而言,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克格勃却完全沦为了特权阶层的工具,丧失了最初的理想目标。在老人政治的推动下,苏联各阶层逐渐割裂开来,朝着“毁灭”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