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好多年前,我随老师在农村工作的时候,遇上一个老爷子。

这个老爷子,当时能有70来岁了。当时,他四肢硬朗,头脑清楚,唯一的不好,就是气管。

据他的儿子说,老爷子早年就有慢性支气管炎。这几年,仿佛加重了,咳嗽起来没完,而且痰特别多,半天就能装满痰盂。

光这些还没完。现在,他老人家还常常感觉心悸、心慌,气短,好像心脏也跟着不好了。

老爷子本来就不怎么爱吃饭。这几天,食欲更不好了。

当时我老师看,发现患者脉细滑,苔白腻。

我老师想了想,跟我说:“所里的薏米和茯苓,还多不多”?

我说,多啊,上次运来那些一直没怎么用。

我老师立刻就有了主意,让患者的家人随我们去所里一趟,拿东西。

拿的啥?就是薏苡仁和茯苓。

当时,我老师嘱咐,用这个薏苡仁60克,配茯苓50克,以及糯米100克。把这茯苓给打碎,然后装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左右,煎煮到100到150毫升,这个时候把药汁取出来。薏苡仁和糯米加水500毫升,武火煮成稀粥。粥快好了,加入茯苓药汁。再煮开2到3沸就可以了。薏苡仁用之前得先用水泡。

家人问,这能止咳吗?

我老师没多说什么,告诉他们,这是能利湿除痰的。他们就像洗衣机的甩干桶一样,能身体里的痰湿、湿气给甩干、甩出去。你们老爷子的问题,在于痰湿蕴阻脾肺,再不清一清,就真不好弄了。

结果,大概一个多月之后吧,我和老师出门时看见了这个老爷子。他高兴地告诉我们,现在喘气匀净多了,咳嗽缓解不少,痰也少了。我老师还专门看了看他的舌苔,果然腻苔有些减轻。

后来,我也把这招学会了。但是我用这两味药,量不会太大,顶多到30克。米用50克就行。

这里头的道理,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啊,这老爷子,有多年的支气管炎病史。你记住,这个肺病啊,早晚会影响到我们的脾。

为啥这么说?我们的肺,属金。脾,属土。本来,土能生金,脾为母脏,肺为子脏。现在,肺气不好了,就会“子盗母气”,直接影响到脾。也就是说,肺对津液的输布功能减退,影响到脾对津液的输布、运化。于是,脾虚,痰湿内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存痰之器。痰湿内积之后,上蕴于肺,使得患者更加咳嗽、痰多。

这一切,在老爷子的身上,可以说体现得特别明显。他脉象细而滑,说明脾虚有湿。食欲不振,更是脾虚之兆。舌苔白腻,说明痰湿内蕴。多年的支气管炎,影响到他的脾。而接下来,脾湿上蕴于肺,所以他成天咳嗽,痰多,短短时间内可以装满痰盂。至于说心慌、心悸,气短,则是痰湿阻遏心气所致,有一点水湿之气上凌于心的倾向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把生于脾,蕴于肺的痰湿之邪弄出去,越快越好。

怎么弄啊?薏苡仁配上茯苓,是不错的选择。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湿,茯苓同样能健脾利湿,还可以养心安神。两味药配合,令脾气健运而湿邪无生,这就断了痰湿之邪的老巢和退路,令它们无处生,无处躲。而且,这两味药都是药食两用之品,相对安全。

当然了,这个办法,是针对患者的自我调养之法。它确实是一个慢功夫。而且,它要求我们辩证得准确。如果你不是因为痰湿,而是因为阴虚而燥咳,那再用这个利湿的办法,就彻底坏了。你记住了,这是一个针对脾肺两虚、痰湿内蕴之体的办法。

其实,在我的笔记本里,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我把这些东西陆续拿出来,给读者们看,不指望大家感谢我什么。我的希望就是,大家能对‘’中医药多一点了解,对病因病机多一点了解,对中医的科学辩证,多一点 了解。试想,如果了解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中医的复兴,还会远吗?

好了,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