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中印边境桑多洛河谷发生了严重的军事冲突,中国方面一位副营长被印军枪击负伤,后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印军的恶劣行为当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

一时间,双方怒发冲冠,各自在边境部署了大量的部队。

印度方面叫嚣着要用一个师清除中国在桑多洛河谷的军队,妄想让印军进入中国西藏纵深作战,进而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

中国方面的战役准备则以歼灭印军前线两个主力师,收复藏南争议土地两个重点为目标,一举解决我方主张的领土边界。

但令人既庆幸而又惋惜的是,印度方面下达的两次全面攻击令都在最后一分钟被撤销,中国方面自然也没有主动进攻。双方握手言和,印度方面避免了被暴打的命运,中国也失去了收复藏南的最佳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多洛河谷冲突的缘由

自从1962年边境战争失败后,印度就一直想找机会搬回一局,期间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但都在可控的范围,也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

1986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耐不住性子了,认为印度军队已经足够强大,可以试着叫板中国军队了,于是就在藏南地区增兵五万人,公开试探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反应。

中国方面当然不能让印度人由着性子来,自然也向边境增兵,并且加强了对边境敏感地区的巡逻力度。

印度军队一看中国军队反应够快,力度也大,也就不敢太造次。就这样双方在边境地区一直维持着相安无事的状态,虽然印度人的小动作一直没有断过。

到了1987年,印度人又不安分了,而且还把事情闹大了,差一点再次被中国军队团灭。

1987年初,印度在麦克马洪线部署了3个步兵师5万人到达塔格拉山脊下,并在桑多洛河谷建立了2个尖兵哨所,意图威胁中国在桑多洛河谷的守军。

印度军队还是老办法,蚕食!在建立2个哨所以后,又建了5个,而且都越过了麦克马洪线。

中国军队立即针锋相对,在距印军哨所7至10米处同样前出部署了我军哨所。

1962年,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军时,把麦克马洪线、不丹边界和塔格拉山脊之间三角地带的领土划为非军事区,如果印度军队进入该地区的话,中国军队保留反击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多洛河谷冲突过程

印度军队的越界行为,引起了中国军队的警惕,加大了对边境的巡逻力度。

为了保持对边境的有效监控与安全,1987年5月,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边防团组织一次边境巡逻任务,对整个边防线的情况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和布控,看看是否有印军蚕食我国领土的情况出现。

在桑多洛河谷一带担任巡逻任务的是我军一个加强连,包括一个骑兵侦察班、有3门火炮的82迫击炮排、有4门炮的82无座力炮排、配有3挺重机枪的重机枪排,巡逻队分乘10余台车辆执行任务。

巡逻部队由山南军分区某团一名副团长带队,还有作战参谋、侦察参谋、通信参谋各一名及一名步兵营副营长随行。

巡逻队到达桑多河谷以后,就地扎营休整。不料晚上值班的哨兵发现河谷南端的边界山口上有火光和说话声。经过侦查,发现有一个连的印军越过了中国控制线,正在那里构筑工事。根据印军的情况,副团长判断印军又在搞蚕食中国领土的卑鄙行径。

由于当晚无法和上级联系,副团长立即命令副营长和作战参谋制定应急预案,决定第二天凌晨对越界的印军采取行动。

巡逻队早上五点钟开饭,五点半出发,在六点左右我军巡逻队就已经进入攻击阵地,开始构筑阵地。

这时,越界的印军已经发现了中国军队,双方进入了紧张的对峙状态。

我方副团长把对峙现场的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并请求增援。

然后,副团长令副营长带侦察参谋和3名侦察兵、一名报话员和一名翻译,前往印军非法构筑的工事,警告其已经侵犯了中国领土,必须立马退回去。

在双方交涉的过程中,印军不但不退,而且态度蛮横,甚至威胁我方人员。

见交涉没有用,副团长令副营长带队先撤回来。不幸的是,在撤回的过程中,副营长被印军突然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伤,后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据印军后来解释,之所以开枪是因为士兵紧张而走火所致,这走火也太准了吧)。

印军开了第一枪,并且还打伤了我方的军官,是可忍孰不可忍,打!

忍无可忍的副团长当即命令部队发起攻击。

一时间,我军阵地上炮火齐鸣,愤怒的炮弹倾泻在印军的工事上。在我军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等的支援下,我军采取了正面进攻、迂回包围的战术,仅用半小时,就打败了入侵的印军,拆除了印军非法搭建的工事。

此战我军共打死印军13人,其中军官1人(准尉副排长),俘敌8人,我军牺牲4人,伤11人。

当天下午二点左右,在大口径火炮支援下,印军约一个加强连开始对我巡逻队发起攻击,但都被我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击退。

此后,西藏山南军区的一个步兵营紧急赶来增援,53山地旅也携带重武器紧急向边境地区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多洛河谷冲突期间还发生过一幕:一个营四百多印军,端着枪逼近我军边防连一百多人,冲锋枪和来复枪已经顶到中国军人面前。一百多中国军人一字排开,八一和五六式的刺刀顶着印军那夸张的大胡子上。

400:100,双方就这样足足对峙了6个小时。西藏的天气复杂多变,对峙期间还下起了大雨和冰雹,我军士兵像铁桩巍然屹立,一样不动,而印军则有点扛不住了,前面一排撑不住了退后,换第二排补上。 六个小时后,这四百多已经实在顶不住,彻底崩溃了,潮水般的滚了回去。反观我军士兵,依然一动不动,一步未退。

玩这个,印度人还嫩了点,还是开挂骑摩托车在行。

在冲突发生后不到半个月,双方就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就部署了重兵,准备大干一场了。

我们看看中印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

印军方面

印度军队在边境地区实行代号为"猎隼行动"的军事行动,集结了一个军部,两个师七个旅共七万多人的兵力,还有大量的炮兵与坦克,在阿萨姆和北孟加拉机场进驻了5个空军中队,并派飞机进行频繁的侦查活动。

印度陆军参谋长克里希纳斯瓦米·森达尔吉上将更是狂妄的叫嚣着,要用一个师的兵力,不但要清除中国在桑多洛河谷的军队,还要把战线推进到雅鲁藏布江河谷一带。胃口可谓不小,口气可谓很大。

中国军队方面

中国军队命令第13、21和54集团军迅速集结大规模进藏,这些都是中国陆军的甲种野战军,还有部分战斗轰炸机及高原陆航团部队。第一批参战部队149师、37师、61师和160师(1962年在边境反击作战中取得瓦弄大捷的130师)率先开赴高原,准备参战。

当时成都市还发生过万人空巷围观野战军车队通过市区的壮观景象,不过那个时候许多人并不知道部队是去西藏作战,还以为是和越南打仗呢。

成都军区在西藏开设了前进指挥所,149师和37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前线。各部队指挥员乘坐飞机率先到前线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

中国的策略是"保持克制,坚决反击",成都军区前指指挥官的作战方针是:以13集团军指挥山地步兵52旅、37师和160师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战,准备歼击位于该方向的印军第2师,以西藏军区前指指挥53旅、149师和21师,在德让宗至拉鲁地段作战,准备把印军第4师歼灭,顺便打击印军第17师。

中国的作战目标是歼灭印军两个师,彻底收复藏南地区,最终一揽子解决边境问题。

可以说,当时前线的局势是非常紧张的,处于一触即发的边缘。

桑多洛河谷冲突引发的外交战

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自然牵动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各方的反应也不一样,但总的基调是劝中印双方克制,避免战争。

作为印度的死敌,巴基斯坦方面表示,如果中印开战,巴方会组织 5个坦克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进攻,牵制印军的精力。

而印度当时的背后靠山是苏联,在看到中国军队的部署与作战意志以后,狂妄的印度人有点虚了,自认为自己进步了,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也没有原地踏步。

怎么办,求助苏联吧。印度人就巴拉巴拉地跑到莫斯科,请求支援。但此时的苏联,除了阿富汗战争的消耗,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下,国内形势非常不堪,已经是自身难保,根本不希望印度这个时候给他添乱。

苏联人一方面劝说印度放弃武装冲突的打算,和中国进行政治谈判,另一方面派特使到中国,表示不支持印度的军事行动。

这样,印度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苏联的支持。

而中国方面呢?自然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

彼时,中美关系还处于蜜月期。1987年3月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访华,4月杨尚昆访美,传达了邓小平再次发出的警告: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如果不停止这种行动.中国将不得不'教训一下印度'。

中国的信号很明显,美国人也不支持印度的战争叫嚣,否则面临美国的制裁。同时,作为回应,中国也撤回了在西藏的一些军事部署。

至此,中国军队不但在边境地区前线占据了军事优势,而且在国际舆论方面获得的支持也是印度不能比的。

桑多洛河谷冲突的最终结局

在军事上的劣势,在政治外交方面的被动,动摇了印度军队的信心,打还是不打,这个是问题。在纠结的过程中,印军曾经两次下达部队全面进攻桑多洛河谷的中国军队的命令,都在攻击令生效的最后一分钟撤销了。

这说明,印度人中的理智派占了上风,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和中国人打仗并不划算。于是印军开始主动后撤部队,脱离了与中国军队的接触。

中国接受了印度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愿望,在还印度政府的要求下,邀请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

在前线的军事指挥官通过会谈,中国方面移交了印军俘虏和被死亡士兵的尸体。

当年8月,军委解除了西藏作战任务部队的任务使命,前出到西藏的部队和指挥机构陆续撤回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多洛河谷冲突的庆幸与遗憾

桑多洛河谷冲突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是值得庆幸的,我们的战士避免了牺牲,保全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幸福。

遗憾的是,1987年的冲突,也是我们最终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最佳机会。当时除了和越南还有些战斗以外,我们的国际环境是历史上最好。

时不可失时不再来,看看今天的国际形势,这样的机会短时间内是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