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是会形成一种惯性的。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于刹不了车,以至于不能忽视这个雪球造成的严重后果。

所以考研复习不完了,不是一个经历了努力阶段之后的结果,而是之前长久以来对学习的惰怠态度造就的大雪球。

是雪球就总有破碎的一天,那就是当它击中名叫“现实”的这块铁板的时候。

关于为什么早早就开始准备了,怎么到了9月还是有很多东西没复习完这个问题?可以问问4年前刚刚结束高考的自己。

据数据统计,每年参加考研的主要人群是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也就是常说的“二本三本”学生。

还有一个隐讳的含义不被提及——高考的失败者。

失败属性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有果必有因。在承认确实存在智力差距的这个前提下,更多时候决定我们在学习场上成败的,其实是习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清北的学生也是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也是学着和所有人同样的课本,接受着相似的教育长大的。

曾有幸和后来的北大中文系的同学做过同桌,她是班里的班长,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只不过因为当时还是小学时代,后来也就断了联系。知道她考上了北大,还是从本地报纸每年例行刊登的文理科状元新闻里看到的。

没错,以全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中了北大中文系。

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就像懒惰会形成惯性,优秀的人往往会从小优秀到大。

在考研还剩足足100多天的时候就放弃的人,想必已经纵容自己行使过太多次放弃的权力。

获得机遇的权力不会人人共享,而放弃自己的权力人人平等。

没有太多尖酸刻薄的话可说,也没有安慰鼓励的鸡汤要灌。人只有在自己一脚踢到铁板上的时候才会喊疼。

就一句话,不要不信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应届生身份的机会有多难得?

在大三到大四上准备考研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可以充分的享受学校图书馆、食堂、教室带来的便利。同时完全没有经济压力的烦恼。相比同时期的往届生,曾经厌恶的校园此时就是天堂。

不用找工作、不用忙实习、不用挣钱攒首付。时间是大学时代能掌握的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而失去时间的代价也是昂贵的。放弃应届考研,直接可以宣判第二年的考研大概率以失败告终。

首先从9到12月的时间就浪费了,之前积累的知识必然忘得一干二净。

进入第二年,实习、毕业各种场面上的事情纷至沓来,可能脑子里想的早就不是怎么复习考研了。而是怎么混一个实习经历交差,怎么来一次毕业趴体。

没有一件事情是被认真对待的,就像考研一样。

错过了秋招的人,看到舍友不再赖床不起,反而精神抖擞的去参加面试,看到班上实习经历大把的同学炫耀拿到了几个offer。怕是早已想好要怎么在职场大显身手了。

“考研?去他妈”

可惜,在职场呼风唤雨,自此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高富帅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

在幻想的时候,2022考研也悄悄的来了,后悔、焦虑的戏码重新上演。

定力,是一个佛教用语。指五力之一,伏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

有定力的人,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随物移,不为境转。在学习中领悟定力,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一以贯之。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以来不喜欢校园的原因。推行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还在天上飘着始终没能落地。我们的大学到底在培养什么人才?

现在抱怨环境为时已晚,只有面对现实。素质教育很难落地,而吹上天的牛总要落地。

现在努力还来得及。不要问“我还有机会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准备的多,机会就大,准备的少,机会就小。

现在准备少不代表被判了死刑,再好好准备准备就行了。

没有人会告诉你考研进入9月才是最折磨人的阶段。持久战这时才进入白热化。不如抓住最后的时间,打个翻身仗。

如果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都保持着复习状态,那么这个时候肯定知道哪些单词没背,哪些题不会做,哪些知识点没理解。

去背。

去刷题。

去理解。

很多事情还可以去努力、去尝试。人的潜力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候被激发出来。

现在焦虑就是在浪费时间。关上手机,从眼前的书本去寻找解决办法。单词来不及背,就拿出真题错题看。作文不会写,就背范文背模板背例句。

政治不会编?肖四肖八安排上了吗?

放开手脚去做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心无旁骛的学习,其他一切都交给时间。

既然怕失败,就对自己狠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