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文韬武略各展风姿。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郭嘉、孙权、吕布、司马懿、司马昭等等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谈资,而有一个人,仅仅出场了几分钟,却也遗臭万年,他就是成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髦被司马昭所逼,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

司马昭的亲信中护军贾充率军挡住了去路,两军交战,曹髦亲自挥剑砍杀,并厉声喝道:“我是天子,你们竟敢弑君么?”对面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贾充的部众不敢冒犯皇帝,打算后退。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情况危急,怎么办?”太子舍人成济见了问:“事情紧急了,您说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曹髦遂死,年仅2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髦利用皇帝的权威、高贵与尊严来捍卫皇帝的权威、高贵与尊严。他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太看重皇帝身份本身了。这位被钟会称为“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小皇帝以这种罕见、却可以理解的高贵而又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

随后的一幕很是搞笑了,司马昭闻讯赶到现场,“悲痛欲绝”的他甚至哭倒在地,不过在古代,这样直接的弑君行为还是很罕见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呢?很多大臣都要求杀掉贾充,才能平民愤,但贾贾充是他的心腹,杀了贾充会让追随司马昭的人寒心背叛;其次,贾充本来就是秉承了司马昭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司马昭最终下了命令:“把成济推出去斩了,夷三族”,此时的成济估计还在眼巴巴的等着领赏,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个结果,他大喊:“成济无罪,我是受人指使,是贾充让我杀人的,是你们司马家想当皇帝”,司马昭勃然大怒,命令割掉成济舌头,再斩首。

成济毫无疑问只是个替死鬼,在很多人眼中,他就是个铁憨憨,就是个傻子。其实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他的选择还真的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听贾充的话,杀死曹髦,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被斩首,夷三族,惨的不能再惨。

2.划水,在贾充命令发布后,虽然挺上前去,但不真正动手。如果真的这样做,贾充可能会发布更严格的命令,等待他的结果是死或者拖到众大臣到来。

3.跟随皇帝曹髦反戈一击,杀掉贾充,再怂恿军队杀到司马昭府中。这是个最刺激的选择,或者身死,夷三族,或者是帮助皇帝反戈成功,封大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来看,成济听信贾充的话杀了皇帝,是最差的选择,毕竟这样身死、夷三族,还遗臭万年。另外说一句,司马昭包庇贾充这其实是司马家的一个家传道德,就是维护善待给自己办事的人。司马昭庇护了给自己办脏活弑君的贾充,他侄子司马睿,善待王导,出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成语。孙子晋惠帝司马衷,自己都朝不保夕,以一句此嵇侍中血,勿去,给嵇绍留了千古名。

对于皇家来说,这样做有利有弊,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长期风雨飘摇,大权旁落的晋朝,居然维持了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