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瓶梅》词话本第二回回目作“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王婆贪贿说风情”,绣像本作“俏潘娘帘下勾情 老王婆茶坊说技”。说的是,金莲勾搭武二失败,武松外出公,金莲与武大一直闹气后的春三月某一日,遇着一件决定金莲命运、西门庆命运的大事,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一件事,就没有《金瓶梅》,就没有中国文学史上这样一部旷世无二的小说。这件事,按词话本的说法叫“西门庆帘下遇金莲”,按绣像本的说法叫“俏潘娘帘下勾情”。前者的两情立场是中立的,或者说,前者倾向男方,而后者即绣像本则是,此旷世孽缘的发起者、主动者,不是男方西门庆,而是久居家里未得真情真欲的女方潘金莲。

先看词话本:

白驹过隙,日月撺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分,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约莫将及他归来时分,便下了帘子,自去房内坐的。一日也是合当有事,都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自古没巧不成话,姻缘合当凑着。妇人正手里拏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巾上。妇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的十分博浪。

再看绣像本: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分,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约莫将及他归来时分,便下了帘子,自去房内坐的。一日也是合当有事,却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自古没巧不成话,姻缘合当凑着。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妇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

除形容西门庆样子“博浪”、“浮浪”等稍有不同外,两本几无差别。在即将开始的潘金莲西门庆姻缘时,这段叙事和描写有两关节。一、金莲因不满与武大的婚事性事,又因武二的拒绝,金莲的情色都极为暗淡,因此,便每日倚门向门外打望“春色”。如按旧时无论未婚已婚的女性,这种打望都是一种叛逆,或者一种挑战,既是对武大的挑战,也是对武二的挑战(即“不守妇道”)。更是对金莲作为一位女性自己的挑战。没有这样的打望和挑战,便没有“帘下站立”。二、“合当有事”(刘案,《金瓶梅》里,大凡转折处、或大凡宿命处,“合当有事”便是习语。此语,《金瓶梅》里多次使用)。其实并非“合当有事”,即如果金莲不在“帘下站立”,或不天天在“帘下站立”,怎么就在那几乎不可能的万分之一概率(按数学概率论,万分之一几于零)里,风动、帘动、叉竿动,怎么会在这几乎等于零的概率中,刚刚打着了帘边的行人?而且这行人不是别人,刚好是西门庆!

谁是西门庆?

词话本作:

原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儿也是个好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近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那人覆姓西门,单名一个庆字,排行第一,人都叫他做西门大郎。近来发迹有钱,人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

绣像本作:

这人你道是谁?却原来正是那嘲风弄月的班头,拾翠寻香的元帅,开生药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的西门大官人便是。

绣像本比词话本简,是因为绣像本在第一回就介绍了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时,绣像本就说细地介绍了西门庆(第一回,是词话本与绣像本是最相异的一回)。词话本直到这第二回的这里,西门庆才第一次亮相。所以绣像本省去了西门庆的家境身世,直接写出西门庆的“好色”个性是“嘲风弄月的班头,拾翠寻香的元帅”。这便有了一方(女)有愿、一方(男)有意的“帘下勾情”。在这一点来讲,绣像本更为准确地写出了金莲与西门庆的纠缠的某一决定后来两人命运走向的基调:为何金莲总是最后占了西门庆及西门府的上风的起源。西门庆主动逐色,在《金瓶梅》里,第一个是潘金莲,第二个王六儿、第三个或者最后一个是林太太(正是这三个要了西门庆的命)。此三个,西门庆的主动都是建立在另一方的主动上。无论是“包占王六儿”(第三十七回)、还是“情通林太太”(第六十九回),王六儿也好,林太太也罢,其两女都有意与花花太岁西门大官人“通情”“通奸”。开这一先河的,正是《金瓶梅》最先登场的女性潘金莲。

无论“西门庆帘下遇金莲”,还是“俏潘娘帘下勾情”,这都是《金瓶梅》的重要桥段和重要关节。“帘”是“门帘”,而不是“窗帘”。从绣像本的插图看,这门帘是很低的。也就是,武大的这间住户,虽是一楼(楼上曾经有过金莲与武二调情的桥段)一底,但当街的金莲,不是倚窗而是倚门。那么“帘下勾情”原典何处?

(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插图)

众所周知,《金瓶梅》的这一桥段出自《水浒传》。《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事》:

又过了三二日,冬已将残,天色回阳微暖。当日武大将次归来。那妇人惯了,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那人立住了脚,意思要发作,回过脸来看时,却是一个妖娆的妇人,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直钻过爪哇国去了,变着笑吟吟的脸儿。这妇人见不相怪,便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说道:“奴家一时失手。官人疼了?”那人一头把把手整顿头巾,一面把腰曲着地还礼,道:“不妨事。娘子闪了手?”

《金瓶梅》里的金莲西门相遇时的女方主动的“你情我愿”的桥段,在《水浒传》里的这里,便已经定了基调。那么比《金瓶梅》早的《水浒传》的“帘下勾情”或“帘下定情”又从何处得来?

“帘”作为一种遮挡物,或者一种半遮挡物(相比于对外的“门”和对内的“屏”),“帘”(簾),不见甲骨文,不见《尔雅》。《说文解字》释“簾,堂簾也”。唐初欧阳询编纂的大型类书《艺文类聚》没有“帘”字词条。在“服饰部”里有“幔”、有“荐席”,从欧阳询对这两物的描绘看,“帘”或许是从这两种物件中演化而来的。宋人编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服用部二”有了“帘”的词条。从汉杨雄的《方言》至唐著述里共录“帘”相关词条二十条,亦可见“帘”的悠久。“帘”或以青布做、或以竹做。从绣像本的插图看,挂于金莲门前的“帘”是由竹子与布混合而制作的。自唐,“帘”,肯定已广为使用。五代宋词里,“帘”出现的频率便很高了。现存的不足1000卷(原22937卷)的《永乐大典》里,不知道有没有“帘”的词条。

唐人元稹《莺莺传》,张生与莺莺的相会与红娘相关,更与“户半开”相关。元稹《明月三五夜》写道: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于是,张生依此词的指引,倚梯翻墙来到西厢。见西厢厢房“户半开矣”,“及崔至”,“张生且喜且骇”。如果没有“户半开”,那所有情事所有欲望都等于零。元稹不仅写了《明月三五夜》绝句,而且在《会真诗三十韵》(《莺莺传》又叫《会真记》)里,元稹写道“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也正是“户半开”和“透帘栊”才会有张生与莺莺的“柔情已暗通”。当然,《莺莺传》里的张生与莺莺两情相悦比《金瓶梅》里的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两情相遇要风雅得多。不过,正是《金瓶梅》的市井市民生活和情调,以及由此的大胆挑战,明人的《金瓶梅》才比唐人的《莺莺传》更具人性和更有人文情怀的号召力。

“户开”或“户半开”为“帘下勾情”提供了原始想象和基本色彩。唐人李坤《莺莺歌》最后唱道“三五月明当户时,与郎相见花间路”。也就是说,没有“户半开”便没有花间路的。到了宋,同一题材,毛滂在《词笑转踏莺莺》一开始就写道“春风户外花萧萧 绿窗绣屏阿母娇”。此诗此句,引入了“窗”,但“窗”是不能入的,只有“门户”方能入。由此,可见古人作文吟诗时,对物对人对人性的真切把握。是“户”不是“窗”,便不能写成“窗”。乱写,或想当然地写,那不是古人或不是古人大家所干和事。就文字的表达和词句的修辞,今天文章胡说八道盛行,只能幽幽地说一句“今不如昔”。再看“户”与“帘”。宋人赵德麟《商调蝶恋花》写张/崔会面:“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里把“帘”的作用写得有些炸裂的意味。在普救寺,张生与莺莺,因墙因门,甚至因帘相隔。翻墙,张生干了,户半开,红娘办了。那么“帘”呢。《西厢记诸宫调》写道“转过回廊,见个竹帘儿挂起”,于是才有了“一场旑旎风流事,今日相逢在此中”。元人王实甫在写“户”时写得更为神奇。“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一更之后,万籁无声,直至莺庭。若是回廊下投端的见俺可憎,将他来紧紧的搂定,总问你那会少离多,有影无形”。张生正愁时,“猛呼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衣香细生”。与《金瓶梅》同时代的明人李日华的《南西厢记》竟把张崔两人的“五百年风流孽冤”一开始不成的罪魁祸首,定为“门掩梨花深小院 粉墙儿高似青天”。“帘垂下,户已扃”,“帘”、“户”如此关闭,张生见莺莺只得“隔墙唱和”也!

那时,“户”怎可开?“帘”怎能放?

“帘下勾情”,在张生与莺莺时,那时何等的大事。在《金瓶梅》里,社会已变,人心已变。就在武大金莲的家门口,虽然风动才有帘动,虽然帘动才有竿动。虽然竿动才有西门庆出场,但这一切如《坛经》所说,如果不是“心动”,如果没有“心动”,所有的“动”都不会“动”的。俗人,凡人、普通人, “心动”,方是人性的原调。从特殊场域看,即从《金瓶梅》里的女性看,“心动”,或是妇女解放的先声。至于潘金莲与西门庆后来的命运,那或者“心动”的另外一种解读了。人的向善向恶、人的乖张乔致(《金瓶梅》爱使用“乔致”一词),显然不是一句两句的道德说教可以解读的。《金瓶梅》对于人性复杂的叙事和描写,如鲁迅先生才指出:《金瓶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是说部,无以为上”。

张生与莺莺“户半开”“透帘栊”何等的风雅蕴籍!而金莲的“簾下勾情”,原本最多可能是一桩艳事,哪晓得后来却是一桩旷世孽缘!而这桩旷世孽缘,后来又不知引出了多少孽缘!

(2020/9/1八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