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镇起义,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后果就是北魏一蹶不振,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牛人登上历史舞台,这段历史恐怕鲜有人知。首先说说什么是六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镇,也称北镇,是北魏前期为了攻击和防御柔然政权,沿平城(今山西大同)北由西向东依次设置的六个军事据点: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玄柔镇、怀荒镇。六镇地处阴山山脉隘口,构成一条面对柔然政权的军事防线,是北魏王朝对柔然政权进攻或战略防御的重要基地。当时,北魏将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六镇,每镇设置镇都大将,镇将由鲜卑贵族之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而戍防的士卒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北魏一统北方,首都迁到洛阳,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迁往洛阳的鲜卑族由孝文帝下诏在身份户口本上改为“河南洛阳人”,而在北方特别是六镇地区的鲜卑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被洛阳政府在身份户口本上改成“北人”。而柔然政权在北魏的打击下也日益衰落,对北魏已经无法造成致命威胁,六镇的军事政治地位开始变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人和河南洛阳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北魏王朝是有天壤之别的。六镇开始成了北魏王朝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戍边的士卒从前期的拓跋鲜卑的氏族成员变为各类刑徒流放充军之徒,成了北魏政府的“西伯利亚”。而六镇的统治者——上层的镇将、参僚和豪强们,也成为北魏洛阳政府所歧视的“北人”。孝文帝改革后,实施了门阀化,六镇的统治者们无论立了多大的战功,总是被排斥在门阀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层政治舞台。六镇的鲜卑人还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鲜卑族语言、习俗,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最大钉子户。他们与洛阳方保持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抗衡。洛阳的贵族们瞧不起六镇人,六镇人也不买洛阳汉化了的鲜卑人的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这一个事件北方六镇的将士的不满到达极点,公元523年,塞北的柔然政权出现饥荒,柔然政权大汗阿那环率兵三十万南侵,在六镇进行了一场烧杀抢掠,将六镇人的家财粮食一掠而空。对柔然的入侵,魏廷也派了尚书令李崇率十万军反击,但到达六镇,柔然人早就跑了,李崇在沙漠里找来找去没有柔然人的身影,无功而返。对六镇安抚问题,魏兰等朝臣几度建议将六镇改府户为民,缓和矛盾,胡美人不予采纳,只是简单地发放了一些赈恤粮款。赈恤粮款本就是杯水车薪,何况再经层层官吏克扣,能到六镇军民手中的微乎其微。面对饥荒,六镇军民压抑很久的怒火彻底爆发了。所以在正光四年的时候爆发了六镇起义,然后关陇与河北这些地方纷纷起义来响应他们,北魏朝的统治到了崩溃的边缘,边关的贵族趁机招兵买马。

后来契胡族的尔朱荣因此崛起,做强做大,后来便挟持了皇帝,控制了国家的政权,最后消灭了六镇的起义军,宣告了六镇起义的失败。然后是北魏因此而分裂,高欢、宇文泰分别建立东、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