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etflix那条高分烧脑穿越剧《暗黑》中,有这样一段:

一名科学家发明了时光机器,并将机器交给未来的一名时空旅人。

时空旅人将机器带回过去,交给了更年轻的科学家,从而帮助科学家发明出了这台时光机器。

这样一圈下来,形成了一个时间闭环,而时光机器的发明起始点在哪里,是谁发明了时光机器,说不清楚了。

在这一段里,过去决定未来,但未来也同样决定过去。

换句话说,因果关系是可逆的,因可以决定果,但果却也能决定因。

诺兰的《信条》,从大方向来看,讲的也是这样一个双向的因果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

只是,由于目前出现很多物料,都在告诉大家要先去理解某某物理学概念等。

我觉得嘛,这些概念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反而让还没看过的观众先入为主地觉得,《信条》难懂。

01

其实上述那些概念,在电影中,诺兰已经用了深入浅出的方法来解释。

就如正向和逆向时间,在诸多解读中,都不约而同讲到熵增熵减的定义。

但诺兰的已经用开枪为例具体说明了,不就是一切倒着来嘛:

顺的时间线上,子弹是从枪膛出来再打到目标物,这是因果;

逆时间上是相反的,先结果再起因,就像录影带倒放般,子弹会从目标物上飞回到枪膛,即果因。

很简单的概念,谁都能懂。

如果有的朋友觉得这样会烧脑,或许更多是因为没有适应这个逆向设定,而并非不理解。

但是,诺兰在片中都告诉你了:

不要试着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看《信条》的前提,我觉得要先接受它的设定。

此后,再跟着诺兰走,那么,相信观影就会顺很多。

与设定比起来,第一遍看难度较大的,反而是跟上电影的节奏。

毕竟,《信条》的信息过于密集,节奏太快且一环扣一环。

所以,如果一不小心走神,就可能错过了重要信息,导致后续可能部分剧情接不上。

我个人觉得:

大部分觉得第一遍看不懂《信条》的人,并非是理解方面有困难,而是没有跟上电影节奏导致。

所以,不要被那些五花八门的解读所误导了,只要注意力集中(虽然累一些),相信自己,《信条》是能看懂的。

02

和诺兰的其它电影一样,看懂《信条》不难,但看出里面的多少味道,就因人而异了。

就犹如一坛酒,喝下去并不难,但对于酒的好坏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只有主观没有客观。

对我来说,诺兰这坛酒,那后劲是足的,而且劲道是绵延很久的。

诺兰不止一次说自己是谍战片的粉丝,坊间也曾传说他要执导007。

不管是真是假,反正看过《信条》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部谍战+科幻片。

谍战方面,甚至有007的感觉:

辗转世界各地,不断做任务直到完成终极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科幻方面,其实诺兰用的不少概念并不新鲜的。

例如时空穿越,莫比乌斯环,祖父悖论等,之前很多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就曾出现过。

至于时间逆行的概念,几年前岛国纯爱片《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也玩过了。

但诺兰厉害的一点是:

他就是能把这些料重新搭配组合,然后再玩出属于他自己的花样。

例如时空穿越,之前我们看过的都是从一个时间点穿到另一个时间点。

但在诺兰这里,两个点之间是连接的,并非跳跃:

例如你要穿越到7天前,那么你必须逆着往回经历7天时间,才能到达你想要的时间点。

这个逆行过程,诺兰都帮你具象化了:

在时间里逆行,相对应地周围的一切都是相反的(即先看到结果,再看到起因)。

例如炸弹爆炸,是从爆炸状态回到未爆炸前的状态。

顺的时间线里,爆炸产生大量的热会使人被烧死;

而在逆的时间线里,热量传导则是相反,即温度迅速降温,可能会冻死人。

同样地,诺兰依然使用了简单的道具来表达复杂的概念。

《盗梦空间》中,入梦的道具是一个行李箱形态的玩意。

《信条》中,在正向和逆向时间间切换的道具,则是两个旋转门。

而这样的旋转门还是可以相互配合的:

如,当你通过其中一扇门,从逆向世界走了7天,回到目标时间点后,可以再进入另一扇门,进入正向时间。

从而,时间就从那个点开始,正向行走。

也就是在这些延展的花样下,使得《信条》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而之所以说看第一遍要全神贯注,是因为《信条》就像是一个环形的闭环。

前半部,故事在往前走的时候,诺兰不断地埋下了梗。

而后半部,诺兰则开始更多地在时间上做文章,从而使得前半部的梗,被一个个填上。

其后再慢慢回味,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时间设计得多巧妙了。

就如在自由港,无名(主角,片中没有名字)和暮光男在博物馆里面遇到两个黑衣人。

但是,通过诺兰在时间上玩的把戏,我们才发现:

原来这个黑衣人的身份是。。。

更厉害的是,这两个同时出现的黑衣人,其实是同一个时间点下的同一个人。

诸如此类,有兴趣,看完后,您细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信条》这坛酒最大的后劲,对我来说还是结尾。

我有个朋友在北美早于我们这边上映的时间提前看了后,来了一句:

前面那些戏,到了最后,就是为了结尾尼尔(暮光男扮演)的一句话。

是一句有泪点的话。

最后一场戏钳形配合的战斗戏,在拍摄以及逻辑设计上的难度固然很大。

但是在这场戏里的上述那段,对我来说才是最终升华。

这场戏,还是要专心去看,因为诺兰又在时间上玩花样了,而且还有隐藏线索。

如果没有get到那个点,那么最后那句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回的时间花样,不只是剪辑,还依托于概念设定上,处于正反两个时间线的人所打的时间差。

如果get到了那个设计,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设计太巧妙了。

剧透就不要了,提示下:

那一场戏,也可以看成是处于两个相反时间方向的主角的宿命。

在其中一个人的视角中,先看到另一人的结果,然后再看着对方一步步回到开始的状态。

用一条简单的线段表示的话:两个不同时间方向的人对着走,总是会走到一个交汇点。

自那以后,《信条》的因果,开始发生转变。

到了最终结局,您可以说,《信条》结束了,但却也可以说,《信条》又开始了。

具体,有兴趣的,看了就明白。

还是那句话,不用尝试去理解,只要接受诺兰的设定,然后跟着诺兰走,去感受《信条》,就可以了。

PK台

喜欢《信条》吗?

2020-09-06  PK已结束  12人
  1. 1. 高水平大片
    75%
  2. 2. 看个电影干嘛那么累,而且故弄玄虚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