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一边是首批“非全”研究生就业受阻,比如内蒙古一位“非全”研究生应聘教师多次被拒,教育部以及多个地区都明确表示,在就业方面,应该给“非全”研究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另一边却是“全日制研究生”甚至舆论,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认可,具体表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对于“非全”研究生求学付出的不认可。很多全日制的同学表示,全日制的付出更多,比如学习成本、时间成本都比非全的投入更多,即使毕业后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一样,在就业上也不应该和全日制的同学一视同仁,不然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二是对于“非全”研究生含金量的不认可。尽管“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但目前大众对于“非全”研究生的认知还不够,甚至不少人误解为是“花钱”就能上的研究生,很多地方“非全”研究生还是不能享受和全日制研究生等同的补贴、优惠政策以及就业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7年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统一参加考试,统一划线(国家线),最后才能被录取,在报考难度上非全和全日制的难度差不多,只是由于非全研究生的认可度低,非全研究生大多由全日制的落榜生调剂而来,学校的分数线可能会比全日制低一些。

由于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很多人会将“非全”研究生误认为是在职研究生,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在职研究生含金量低的印象,惯性地认为“非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低,其实除了学习方式不同,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学习课程、考核内容以及毕业标准几乎相同,毕业证的含金量一样,为什么就不能被认可呢?差在哪?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和出现都会被质疑和不认可,“非全”研究生可能就是这样,就像以前的“专硕”也是这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毕业生的水平能够和全日制一样,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非全”研究生的生源和原来“在职研究生”大不相同,考上的时候大多没有正式的工作,以至于毕业后才会出现如今的就业问题,而就学习成本、机会成本的投入上,“非全”研究生并不比全日制研究生少多少,甚至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非全日制也仅仅是考研录取分低一些,毕业后,都是研究生学历,并不比全日制差,理应获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