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久远到难以确定的很久以前,中华民族就开始重视家族传承。被传承的不仅是器物,更有精神文化,即家风。几千年以来,优秀家风多不胜数,流传下来的亦不在少数。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这些优秀家训中的《钱氏家训》,虽只有短短六百余字,却支撑起了繁荣千年的吴越钱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氏始祖钱镠的安家治国之道

北宋大家都知道。北宋建立在后周的基础上也是人尽皆知。但或许正是因为北宋"光环"太盛,与后周曾一同割据天下的其他政权,以及北宋建立后仍曾与北宋分割天下的其他政权,就显得"不太起眼"。但就是这些不那么有名的割据政权,其中的一位领导人却名垂千古——钱镠。

作为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的政治名气显然是不如宋太祖赵匡胤的。但是无论是看其治国之道,还是安家之说,钱镠无疑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君主。

吴越国的疆域主要囊括两浙地区,以及如今的福建省东北部。因而就地理条件而言,吴越国是建立在河流、平原和洼地上的。这对科技水平并不高的五代十国来说,可着实是件痛苦的事:水患简直和吃饭一样常见。

为此,钱镠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量堤坝,整饬圩田,修筑新城个,甚至设置专门的都水营田使组织开展河道、湖泊和水渠的清理修缮工作。

是故尽管有人批判钱镠大兴土木,给人民增添巨大的赋税压力,时人亦作《没了诗》("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讽刺钱镠,但无可辩驳的是,在钱镠的建设下,吴越的水患大大减少,农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为其后的吴越百年繁荣,乃至江南的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治理自己的小家上,钱镠也下了大功夫。吴越天宝五年(912),钱镠第一次写下《武肃王八训》。此时他尚未称帝自立,还只是一位尊梁朝为正统的节度使。但他已在告诫子孙该如何在乱世求生,如何以和睦保家族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越宝正七年(932)冬,八十一岁的钱镠再次动笔写下《武肃王遗训》。《遗训》的内容和《八训》大体相似,但又多了钱镠做帝王九年来新经验。因而这份《遗训》仅有十条,却涵盖该如何治国理民,如何安家置业。

且在最后一条,钱镠专门强调"自我立家训家规之后,以后要在子孙中传播教导,明辨是非,这是家族能长久之方法。如果有破坏家训的逆子,一定要击鼓驱逐家门,永远不得进入。一定要用心体悟家家训规的精神,后辈们相互勉励,不要忘记祖先的教诲"。幸得钱氏子孙严格遵守了钱镠的教导,这才有了繁盛的吴越钱氏和如今我们得以见到的《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的精神内核

民国年间,钱镠第三十二世孙钱文选先生,将《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整理、诠释、归纳,汇成六百余字的《钱氏家训》。《家训》以格言的形式呈现,共分四个篇章,涵盖对钱氏子孙做人、持家、处世、治国的多方面要求。

做人,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花繁柳密处拨得开,发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也就是说,钱氏子孙追求为人正直,心性坚定、宽广而慎独。

持家,需"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尊卑次序谨严","内外门闾整洁","勤俭为本,自必丰亨","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娌弟兄和睦友爱","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处世,需尊上明礼,不忘先祖;诚信交友,宽和待人;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慧眼识人,亲贤远佞。可以说,钱氏的处世要求是把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有机地融为了一体,让钱氏子孙在实现个人价值的时候也尽可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

治国,需"利在一身勿谋之,利在天下必谋之","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之,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庙堂之上,以正气为先","执法如山,守身如玉,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我们熟悉的钱氏子孙,譬如钱学森、钱伟长,不那么熟悉的,譬如钱易、钱惟演,皆是终身践行《钱氏家训》的英杰。《钱氏家训》无一句大话、空话,有的甚至简单地略显"愚笨"。但它能支撑吴越钱氏千百年不衰,让一位位人才自钱氏走出为国谋发展,为民谋福利,靠得正是钱氏子弟对家训的不断践行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无论是《钱氏家训》,还是《颜氏家训》、《傅雷家书》,一切的家训都只有当我们去践行了才会是"活"的。被束之高阁的家训,永远都只是一纸文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