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强调,学校竞赛体系在学校体育课改革中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司长勾勒出了一幅美好蓝图,

“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行逐级比赛,从而选拔出优秀的球员。
以足球为例,全国3万所特色足球学校,总共3000万的学生去踢球,如果每个年龄段都选拔一些优秀的孩子,这一级一级上来,会不出人才吗?”
“将来的大学办学,将和成绩挂钩,成绩好的将有招生资格。
高水平球队的招生资格,不用审批,可以靠比赛来竞争。
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为搞体育而没有学上。”

看到这里,小编也在想象蓝图实现时的场景,很美好。

可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要想实现这样的蓝图,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首先,这种模式,如何得到社会、家庭的认可。

我国的教育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素质教育也搞了多少年了,可是实际上呢?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社会,真的能给喜欢体育的学生一条快车道吗?

观念和认识很重要,这需要一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王司长所说的3万所足球学校在哪里?

就算有,又有多少学生能进入学习呢?

再有3000万的学生去踢球,能做到吗?

即使进入所谓的特色足球学校,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踢球吧?

如果真能做到,即使这些孩子有1%能最终选择职业球员这条道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其次,教练、场地在哪里?

我国的基层教练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足球教练。

缺教练、缺有经验、有能力的教练,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孩子会去学足球呢?没有需求啊。

还有足球场地呢?

就算把那些收费的场地都算上也不够啊,再说,又有多少球场能给孩子们踢球呢?

小编觉得,王司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还是要有具体的行动。

现在需要的是具体的且操作性强的措施,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只能作为长远目标。

中国的足球发展任重道远,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只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慢又如何?

只要有进步就是好的!

急于求成、只看眼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