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读书鉴赏的差异性。
中国四大名著里,说起三国,往往提到水浒,三国、水浒几乎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刀光剑影、运筹帷幄完美融合,这是三国、水浒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呢,因为水浒不少情节暴力血腥,不利于正确心态的养成。一言不合,出拳相向,社会还能和谐吗?所以少年不宜读水浒,尽管水浒文字质量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它的价值观有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所以年少时尽量不要看水浒。
至于老不读三国,年纪大了,要看淡名利,不要纠结于个人私利。三国世界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老年人经常看三国,心态肯定失衡,变成老来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容置疑,三国和水浒自从诞生起,有不少追捧的读者,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说明末的张献忠十分崇拜三国、水浒里面的战争描写,在具体的战争实践中,还刻意模仿。这说明三国、水浒里面的确蕴含实用的兵法谋略,能让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得到一些启迪。
三国似万马奔腾,视野开阔,不少历史人物演绎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气贯长虹,读后让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而水浒似冬林冷箭,里面所谓的好汉,其实是一撮土匪。打家劫舍,缺乏人性(鲁智深、林冲等少数扶危济困、悲天悯人的好汉除外),热衷于打打杀杀,战争场面单调乏味。不少好汉的做派惊人相似,无非是受了官府的腌臜气,愤而杀人,投奔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细细想来,水浒好汉的生活场景,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市场。所谓的江湖好汉义气,往往是人性恶的集中爆发。某某某欺负了俺,兄弟,替我出拳,这叫仗义。而水浒的仗义,往往缺少原则。只要在一起喝过酒,拜过把子,就是好兄弟,就有义务为兄弟出拳,这叫什么来着?这不是黑吃黑吗?
有人说水浒的主旨是官逼民反,具有进步的民本思想,东疆珠不敢苟同。
充斥在水浒里的暴力倾向情节比比皆是,在封建社会,难道官逼民反,百姓就一定要以这种方式反抗官府吗?
以暴制暴,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而水浒所宣传的,无非是以暴制暴的思想,没有多少思想高度。
不管一些水浒专家说水浒思想性如何如何高,东疆珠认为水浒无非是一本宣传打打杀杀的武侠小说,其思想性在四大名著里,应该是最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水浒也有一些亮点,在人物的刻画方面,的确比三国、西游来得更饱满。其文字的丰富多彩,是最大的亮点。
如果分析蜀汉五虎将的性格特点,肯定没有梁山五虎将来得精彩。
三国是一部史诗,恢宏博大,体现出中华风骨。里面的奇谋妙策,为历代读者所敬佩。
反观水浒,雕虫小技不少,可惜只是普通工匠的制作水平,完全没有能力雕刻画栋楼阁。
读了《三国演义》,人们喜爱三国英雄,为他们的命运慨叹;而读了《水浒传》,一些读者晚上做恶梦。即使像"武松打虎"这样的桥段,因为过分惊险刺激,三高的人看了,血压肯定不稳。
现在不少游戏,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老外制作的,三国题材的游戏碾压水浒题材,说明三国更受人推崇。
和水浒相比,三国的语言过分简洁,引经据典的东西太多,懒婆娘裹脚,影响了其艺术质量。
三国比水浒的传播面更广,从而造成了三国情结。而具有水浒情结的人,大多是有性格缺陷的人。难听点说,变态。
以上是东疆珠对三国、水浒传播面的浅析,不当之处,还望多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