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提在酒楼上的反诗,是他登上梁山的导火索。其中提到的黄巢就是毁灭大唐帝国的那场农民起义运动中的领袖,黄巢作为一名私盐贩子,也曾考取功名,但是屡试不中,最后走上了反抗大唐王朝的道路。这次农民起义持续了接近十年,战火几乎燃遍了整个中国。黄巢的起义军更是曾经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长安,但是后来黄巢却在坐拥六十万大军的情况下兵败,逃离长安后一路逃亡,最终落得个自刎身亡的下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巢的悲惨命运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

散兵游勇未加整改,军事实力不足

黄巢的起义军虽然开始时人数并不多,但是唐朝末年,人民对于唐朝政府的重赋税积怨已深,所以义军所到之处,都有不少百姓加入义军的队伍支持黄巢的行动。而黄巢在起义军规模扩大的同时,并没有对军队的具体形制进行规定,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这就导致黄巢的起义军虽然有着庞大的规模,但是战斗力却十分低下。

最开始在黄巢转战南方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南方众节度使并不听命于唐朝政府,因此在起义军过境的时候也没有尽全力抵抗,后来黄巢的北上路线也都是选择了节度使相互攻伐的时机,从兵力薄弱的地方突破。因此在攻占长安之前,黄巢的起义军并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战斗。

《旧唐书》记载:“巢不得已,广明元年,北逾五岭,犯湖、湘、江、浙,进逼广陵,高骈闭门自固,所过镇戍,望风降贼。九月,渡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巢行军路线

在攻陷长安之前最重要的潼关之战,黄巢的对手也是衰弱不堪的神策军。神策军在黄巢起义之时已经不再是大唐王朝的核心战斗力了,其中的军人多半都是贵族子弟,在军中挂职虚衔博取功名。神策军的军人们几乎都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加上听闻起义军势大,许多贵族子弟纷纷让城内的老弱之人顶替自己入军参战,如此神策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因此在入寇长安的过程中,黄巢的军队也没有遭受太大的挑战。

《旧唐书》记载:“朝廷以田令孜率神策、博野等军十万守潼关。时禁军皆长安富族,世籍两军,丰给厚赐,高车大马,以事权豪,自少迄长,不知战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神策军

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显然提升了黄巢对于自己军事实力的估计,在占据长安之后,黄巢对长安附近的节度使发动了多次进攻,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参战的还有日后以征战闻名的后梁太祖朱温,由此可见虽然黄巢帐下有不少猛将,而且兵员充足,但是他并没有对这些士兵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组织起成建制的职业军队,这样的起义军便空有规模,而无实力。在后来被赶出关中之后,庞大的人数反而成了行军的拖累,被李克用的沙陀骑兵不断骚扰,最终落得个败亡的下场。

好大喜功行军过速,缺乏经济根基

黄巢的起义军在占领长安之前,经历了南下以及北征的过程,在起初起义军南下的时候,在淮泗一代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黄巢却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在后来南下遭遇挫折之后,便一心只想北上进攻长安。在唐朝末期的时候,国家已经完全处于藩镇割据的状态之下,当时的都城长安并没有太多直属的土地与人民,国家政府的财政多是依赖地方藩镇的支持才得以维系。

当时的唐朝境内经济情况依然延续了南北朝时期扬一益二的局面,而这两处的节度使又都是唐朝政府的拥护者,在这样的条件下,唐朝政府才得以维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在隋唐时期就是经济中心

不过黄巢似乎并没有对当时的经济情况进行太多的分析,他只想尽快攻入长安,建立功业,对于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在前面的进军过程中,他放弃了在扬州建立根据地的优秀时机,这也为之后黄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起义军攻入长安之后,黄巢并没有选择南下追击逃入益州的唐僖宗,而是直接称帝,做起了自己的皇帝梦。这样一来,唐朝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中心依然在唐王室的执掌之下,黄巢占据的长安却不过是一座孤城,随着黄巢在长安周边的战事接连失利,其经济来源没有扩大,而且起义军的规模又十分巨大,仅仅依靠长安周边地区的收入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起义军的日常供给。这终于让黄巢的起义军开始在其占领的地区内进行搜刮劫掠,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旧唐书》记载:“自是贼始酷虐,族灭居人。”

暴虐本性显露,尽失民心

黄巢起义的时候,唐朝的各个地区人民生活情况都不容乐观,首先节度使们之间相互征伐的战争日益频繁,百姓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大量的农民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农业生产之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都难以得到保障。在黄巢刚刚举兵的时候,每当起义军新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都会主动帮助起义军,还有不少人加入了黄巢的队伍,这也是黄巢的起义军规模如此大的重要原因。

在其进攻长安之前,由于黄巢的军队一直在流动行军,沿路在招收军民的同时,他也得到了不少物资,其中既有百姓主动捐赠的,也有从官仓中抢到的,这些物资保障了其队伍的基本需求,所以黄巢的军队没有对百姓实施劫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姓归顺黄巢军

包括在进入长安之后,由于受到的抵抗十分微弱,军队的怒气不高,进城后的黄巢也没有进行屠杀和劫掠,反而安抚城中百姓,提到要善待他们。直到这个时候,黄巢的起义军在百姓中的形象还是十分优秀的,他们还拥有不错的群众基础。

《旧唐书》记载:“既入春明门,坊市聚观,尚让慰晓市人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

不过就像上面提到的,在黄巢的军事行动屡屡受挫之后,黄巢的军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黄巢的部队开始了对百姓的欺压以及搜刮,这样的行为虽然让起义军度过了最艰难的时间,但是其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依然倒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姓归顺黄巢军

后来在唐军的围剿之下,黄巢出逃长安,然后在陈州与唐军相持接近一年,没有拿下这场战斗的胜利成为了压死黄巢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陈兵陈州期间,黄巢的军队依然缺少军粮,黄巢居然派人将周围的百姓全部投入石臼中舂死,做成肉糜当作军粮,此等行为之可怖,史上罕有,而犯下如此恶行的黄巢军民心尽失,终于难以维系,在其后来南逃的过程中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只能自刎而死。

《旧唐书》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轻贱士人,重臣离心

黄巢年轻时曾经参加过科举,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功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经历让其对读书人产生了嫉妒,在攻入长安之后,他除了诛杀李氏宗族之外,还罢免了所有三品以上的唐朝官员,后来更是对他们进行了大肆的屠杀,即使有些人躲在了黄巢重臣张直方家中,也被搜查出处死,连张直方的家人都被黄巢杀死。如此一来,长安城内的士族自然因为惧怕而疏远了黄巢,黄巢在失去了平民的支持后,也彻底断绝了士大夫阶级支持自己的可能性。

《旧唐书》记载:“宰相崔沆、豆卢瓒扈从不及,匿之别墅,所由搜索严急,乃微行入永宁里张直方之家。朝贵怙直方之豪,多依之。既而或告贼云:‘直方谋反,纳亡命。’贼攻其第,直方族诛,沆、瓒数百人皆遇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巢入城,士人蒙难

如此对待有功之臣自然难得人心,在黄巢手下掌握重兵的朱温就是看到黄巢的残暴之后,才向唐军投诚的,除了朱温之外,还有一些将领也在后期的战争中背叛了黄巢,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就战斗力不足的起义军更是迅速瓦解,黄巢的皇帝梦也终于在唐军的围攻之下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梁太祖朱温叛离黄巢

结语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到了其晚期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社会问题,其中多半来自于地方与中央的矛盾或者新兴贵族阶级与旧统治阶级的矛盾。而晚唐时期这两组矛盾都十分激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的发生几乎是必然事件。黄巢在起义初期得到的群众支持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黄巢军在之后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对于功业的追求让他们放弃了除了长安之外的根据地,断绝了自己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也没有好好训练自己的队伍,军事实力欠缺导致了后面的发展困难。最为重要的是,黄巢在打压了士大夫阶级之后,也没有贯彻亲民的政治路线,到后面甚至发展到了吃人的程度,自然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众叛亲离的孤君黄巢便只能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