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日,湖南长沙有一位硬核爸爸火了!

暑假绝大多数家长都在忙着给自己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希望孩子的成绩能有所进步,但这位罗爸爸却反其道而行之,要求自己9岁的儿子,每天必须要在户外运动2个小时,否则不许做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不玩2个小时不许写作业",这一波操作让网友纷纷直呼:酸了,别人家的爸爸。也引起了争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反向输出,孩子会不会觉得写作业更舒服?"

对此,罗爸爸表示,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这点与李玫瑾教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闲下来,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很小就戴上了眼镜,我家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孩子的学习是多方面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太过看重孩子成绩的家长们,只是把自己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传递给了孩子。"

不把成绩看成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并且还能不受外界影响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得不佩服他的这种定力。

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相比较,你又认为哪个更重要呢?你又会作何选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玩和学,都讲究一个"适当"

罗爸爸要求儿子每天玩两个小时,否则不准写作业,最后结果怎么样呢?

儿子除了体育,其他学习成绩并不特别拔尖,但也属于中等水平,罗爸爸表示,孩子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都特别强,遇到困难都会先思考后请教。

对于罗家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孩子既在玩中拥有了健康的身心体魄,锻炼了意志力,又没有因为玩而成绩垫底,运动更是他的长项。

但一般家庭难以复制,一来罗爸爸本身就是运动教练,孩子也乐于参与,二来孩子参加的这些活动,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蛮耗钱。

不过,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如何兼得?

俗话说,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莫走极端,对孩子才最为有利。

家长过于看重成绩,结果会怎么样?

有些家长过于忧心,把玩和学看成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认为孩子玩势必会影响到学习成绩。所以,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非常严格。

对孩子来说,父母沉重的高期待和紧迫的催促,就像悬在头顶的大石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严重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欢喜》,剧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和女儿英子之间的矛盾就非常典型。

宋倩为了让女儿专心学习,考上清华北大,不惜辞掉高薪,一心一意照顾饮食起居,严格监督女儿学习,不准女儿做任何浪费学习时间的玩乐事。

在宋倩的心里,女儿就应该是第一,考第二就是失败,高三就应该拼命学习。

最后,原本乖巧成绩不错的英子,开始逃课,成绩下滑,甚至因精神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要跳海自杀。此刻,妈妈才幡然醒悟,与成绩相比,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更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悲剧,并非电视剧故意夸大,在现实生活中也依然存在,而且更让人心痛。

江苏曾有一个10岁女孩,因一次考试失利,一番痛苦挣扎之后,留下了一段3分25秒告别视频,以及374字的2页遗书,服药自杀。

是孩子心理太脆弱吗?遗书中的几句话,才是真相:"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被父母天天打骂,内心压力大到自杀,也只怪自己学习不好,把所有的错都归罪在自己身上,理解父母的"望女成凤",这样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如果,上天能再给女孩父母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们是否还会一味以成绩来定论孩子呢?

我们无法猜测,但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到底是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李玫瑾教授:比起上名牌大学,孩子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成绩,是我们父母比较上心的问题,所以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李玫瑾教授曾在讲座上就此谈到自己的观点:"孩子在父母高压下,虽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智力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容易出现抑郁症自杀这类问题。"

她还特别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阳光和智力二者相比,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快乐乐。"呼吁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针对李教授的这一番话,不少网友纷纷发表感慨: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是有钱有权,我也会说!
谁不想孩子快乐,但问题是允许吗?
我可能是个佛系家长,只要孩子健康平安成长,成绩差点没关系。
两个都要,别问为什么?
……

果妈跟大家的心理是一样的,其实,我们都有点贪心,既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又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如此再好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原则,减少焦虑,助力孩子成长

第一个原则:端正"我是为了你好"的态度,现身说法

真正为了孩子好,是恰当的引导,而不是将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

李焉想放弃学了五六年的钢琴时,父亲李亚鹏没有责骂也没有强迫,只是拿自己开车熟练但依然考科目一失败又继续努力考过了的事情跟她分享,告诉她: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呢。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女儿又鼓起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孩子不喜欢听大道理,但喜欢听故事,自己亲自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个原则: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事事包办

蒙台梭利说: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

孩子需要我们照顾,但更需要有试错的机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好机会,在家里,父母要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也要让孩子学习怎么自理。

因为,一个拥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饿不着。我们也不用担心,孩子离开了自己,就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第三个原则:适时放手,适当压迫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我们处处严格管制孩子,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的叛逆。

但孩子的自控能力和独立性又相对不够,所以,依然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帮助,完全放任不管也不行,也需要适当的压迫,让孩子在有限的自由里,快速成长。

因为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怎么把握好这个度,就靠我们家长摸索了。

果妈寄语

《奇葩说》有一个辩题: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很多父母毫不犹豫地表示"会",理由就是"为了孩子好"。

也有父母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你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否想过,你的捷径反而让孩子走了更多的弯路?

罗曼·罗兰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父母于孩子而言,也是如此。

※ 作者简介:果妈,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经验丰富,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我的宝妈宝爸阵地,欢迎你加入。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PK台

如果一定要比较,成绩重要还是心理健康重要?

2020-08-30  PK已结束  5人
  1. 1. 有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根本
    80%
  2. 2. 成绩不行,高考怎么办?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