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总决赛结束前后,有关“八一男篮将退出CBA”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八一名宿刘玉栋随后进行了辟谣,但种种迹象表明,八一队解散或者整体转让的传闻并非没有依据,而如果八一最终解散,那八一的球员归属必然将成为未来CBA的核心焦点。

实际上,如今八一队内包括邹雨宸、阿尔斯兰等球员已经与北京新疆等多支CBA球队产生了转会流言,而前不久,老将韩硕则已经被确定曝出将离队将转投四川。所以不管未来八一前路如何,明里暗里去八一抢人或许已经成为了CBA休赛期各个球队的潜在工作重点——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也有三斤钉,即便球队已经积弱多年,但作为曾经的王朝,八一可待瓜分的“遗产”在CBA中依然十分可观。

只是,从当年的王朝铁军沦落到如今待人宰割,八一队的衰落不免让人唏嘘,当然,八一的衰落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而那些在不同时期选择离开八一的人,则成为了八一以及中国篮球时代变迁的见证。

******

巅峰时期的八一有多恐怖?1995-96赛季,客场挑战拥有胡卫东的江苏队,八一队在整个下半场以纯替补阵容出战,终场比分仍大胜对手多达29分。当时八一的先发五虎为:王治郅、刘玉栋、张涛、张劲松、阿的江。他们的板凳席上,坐着之后几年的国家队主力李楠、范斌,征战曼谷亚运会的国手刘强,还有日后分别在奥神和云南成为主力得分手的王胜和遇俊锴。

拥有如此豪华阵容的八一队,当时被称为“半支国家队”。这一说法并不夸张,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中国男篮12人名单中便有王治郅、刘玉栋、李楠、范斌、张劲松、刘强这6名八一球员,整整占据了半壁江山。

八一之所以人才济济,与他们能够全国选材的体制优势相关。当时除了八一男篮本体以外,全国范围内还分布诸多的地方部队男篮,这些地方地区队俨然成为八一男篮的“卫星队”,将有天赋的苗子培养成型,最终完成向上输送。

以八一队称霸CBA初期的阵容为例:刘玉栋是福建莆田人,来自南京军区;范斌出生于山东烟台,来自济南军区;李楠出生在黑龙江,出自北京军区;几年后进入八一队的内线国手莫科,最早是沈阳军区队从吉林长春所觅得的主力球员——放眼望去,全中国由东南沿海到东三省的广大区域,皆成为八一男篮的人才库,而南腔北调的八一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当时唯一可以做到全国选材的篮球队。

当然,再严密的体系也有漏网之鱼,比如把“哎哟卧槽”吼出国门的单涛——单涛的父亲单玉臣是河北唐山人,曾是南京军区队球员。单涛自幼在南京生活长大,就读于毗邻南京军区大院的后宰门小学。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单涛会子承父业,通过“南京军区-八一队”的路线进入职业赛场,但单涛在小学毕业后所选择的道路却出人意料——12岁时他北上进入北京少年队,日后与巴特尔共同组成了名震CBA的“北京双塔”。

单涛的经历属于个例,但也说明八一的体系并非无懈可击。不过对于当时的中国运动员来说,军队“铁饭碗”的优势还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因此即使向八一队输送人才,地方部队男篮依然能留下不少人才,保持相当的战斗力。比如当时的南部仍有凌小龙、白江等名将,沈部保留了赵仁斌、贾楠,济部有娄延东、柳勇、罗汉。1995-96赛季的CBA元年,12支元老球队中共有八一、济部、沈部、空军、南部5支军旅球队;而在CBA的前两个赛季,除八一队外,另外各有2支军旅球队最终进入了联赛前8名。

凭借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网罗和集中供养的优势,八一队在CBA初期显得所向披靡,实现6连冠的伟业,以48连胜至今保持着CBA跨赛季的最长连胜纪录,1996-2000年连续5个赛季保持季后赛全胜的辉煌战果。

然而事物一旦发展到了巅峰,往往意味着盛极而衰,八一的人才体系在他们最辉煌的时期已经开始后劲不足,由于八一对于地方部队男篮的掐尖式抽调,加上市场化大潮的冲击,地方军区男篮陆续解散的命运降临了。

早在CBA创立前夕,北京军区队和广州军区队便不复存在了;空军男篮在1998年解散,南京军区队于2003年7月撤编,李栋梁(之前已经被八一用了两个赛季)、冷东、刘刚、梁伟、胡光5名主力加入陕西队,而济南军区队在2003年底被青岛队收购,沈阳军区队于2005年落户于浙江、成为了日后的浙江广厦队。

曾经赖以强大的“输血管”被逐一掐断,八一的“人才潮”自然显得后继乏力。而与此同时,八一男篮的全国取材的体系优势,也渐渐被其他CBA球队用经济优势效仿抵消,而这种挖角,很快也就找到了那些解散的部队球队。

比如1994年广东军区队解散,22岁李群就没有进入八一体系,而是被广东宏远收编,之后一直在球队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成为日后开创“广东王朝”的核心后卫。

而他的队友,更有天赋也更年轻的遇俊锴则走向了人生的岔路口,1993年入选了国青队的他,从19岁起开始被焊在了八一的板凳席上,往往只能在比赛大局已定的时候才能出场,不管日常训练表现如何,他总被李楠、张劲松、陈可、李可压制出场时间,以至于被球迷们调侃为“最佳第七人”(当时国内比赛一般会尽量让五个首发打更多时间,并不是太讲究轮换),“遇老七”的绰号就此传开了。

“其实他们都知道,平时的训练我是最好的,训练的时候陈可、张劲松防不住我,但比赛的时候我就是他们的替补。”遇俊锴在2005年接受采访时就这样说过“别人周末有比赛,而我却休息,打完比赛别人可以放松,我得接着死命练。”

“我把十年青春献给八一的板凳,这本应该是我职业生涯最好的十年。”

遇俊锴在1999年原本有机会离开八一,但因为种种原因又耽误了5年。直到2004年他终于盼到了转会CBA新军云南队的机会,此时已经29岁的他如获大赦,终于将积蓄多年的能量尽情释放。效力八一时他最强一个赛季不过场均6.6分,而在云南的第一年就有场均20.1分的表现。对阵老东家八一砍下33分,季后赛对强敌江苏狂轰51分,将常规赛三分王揽入怀中。2006-07赛季,遇俊锴更是场均攻下25.1分排名国内第三(力压易建联,仅次于唐正东和王治郅),获誉CBA“云南王”,终于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事实上,遇俊锴的这种经历并非孤例,在那个年代,人才过剩的八一早已成为一座围城。那些比遇俊锴更早离开八一队的前辈们,也和他一样证明了换一个天空,完全可以飞得更高。

比如王胜,曾经入选过国家队的他原本被看做八一锋线的接班人,但因为八一人才富集加上和主教练王非的矛盾,他在八一队的出场时间始终不足20分钟,场均得分也只有10分出头。1998年,王胜终于决定离开八一,转身加盟特立独行的奥神,3年后成为球队绝对核心,场均出场43分钟,能得到24.8分(联盟第四,仅次于刘玉栋孙军和姚明)6.3篮板。

而比他早一年离开八一的张涛,同样也在奥神队找到了位置。他在新东家的上场时间比起八一时期几乎翻倍,而同样翻倍的时他的得分,在八一队最高赛季场均不过10.5分的他,1998-99赛季为奥神场均贡献21.3分,充分体现了自我价值,甚至还在2001年季后赛留下了单场狂砍44分打蒙姚明章文琪的经典案例。

PS:当时的奥神实际上还收编了大量有部队篮球队成员,除了来自八一的张涛王胜之外,包括上文提到过的凌小龙(南部)、以及刘铁(空军,不过八一历史上似乎没有从空军抽调过人,唯一分别在两队效力过的杨光是在空军队解散后加入的八一)、陈照升(济部)、朱峰(济部)、贾楠(沈部)都曾有部队背景,而上文提到的单涛也曾在奥神打过两年。

告别八一转会奥神令王胜和张涛出尽了风头,但新的环境下也蕴藏着新的风险。在为奥神效力后期,王胜和张涛都被奥神单方面以“培养年轻人”为理由整赛季弃用,可见生活在体制外也有不靠谱之处。而两人自离开八一再也没有得到过国家队的召唤,其中甘苦也只有他们自己能说清楚。

被弃用之后,张涛直接退役,随后接受了清华附中的外聘拿着2500元的月薪开始干基层篮球教练,现在已经被称作清华附中王朝奠基人,成为全国这方面转型最成功的的案例。

而王胜尽管在采访中表示奥神是他见过“最正规最专业的篮球俱乐部”,但也还是痛定思痛选择远走新疆广汇,至于后来因为因为再次遭遇王非(2005年加盟新疆)而出走云南,以及随后帮山西打野球无法为山东注册(那一年CBA提前开赛)导致退役,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经历了地方部队球队解散和人才外流的双重冲击,八一队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渐走向了衰落。2007年王治郅从NBA回归,为八一队夺得迄今最后一个总冠军。之后八一便连创队史负面纪录:2007-08赛季1/4决赛被辽宁淘汰,首次止步季后赛第一轮;2008年11月23日主场负于东莞,14年来首次未取得CBA主场开门红;2009年3月1日对陕西队,领先27分遭逆转,创下队史最大被逆转分差……

“我们没有必要回避根本问题,八一队现在之所以困难重重,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在梯队建设和运动员的新老交替问题上没有处理好,造成了骨干力量的断档,这直接反映在成绩上。”2009年3月,当八一队史上首度无缘CBA季后赛时,前八一球员和教练钱利民,一语道破了八一队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八一男篮并不是没有试图改变过自己的处境,他们的选材范围也在改革中不断扩大,从其他非军队体系俱乐部挖角也成为球队的目标。2007年6月底,原山西队的河南籍小将王磊正式加盟八一。而2010年,八一又通过全运会的契机,用两名女篮球员从江苏换来了少年成名的韩硕,这两人一度都被八一当做复兴的基石。

从客观上看,这两笔引援从某种意义上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磊入队第一年得分就超越了李楠成为球队三把手,而韩硕加盟八一两年后也打出了场均17+5+4+2的数据,是球队的抢断王和助攻王,得分仅次于王治郅。

但是,单靠王磊与韩硕的加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八一队的问题,尤其是在外援能力越来越超班的2010年之后。更倒霉的是,王磊到八一后不过两个赛季便相继遭遇右膝十字韧带断裂、左脚骨折等重大伤病,职业生涯几乎就此终结,2015年王磊转会新疆,3年后在山西宣布退役。

王磊离队时,韩硕在朋友圈动情发文“难说再见”,虽然他自己为八一队一直效力到了本赛季,但多年来八一羸弱的战绩让他早就萌生去意。2013年,韩硕就一度打算重回江苏南钢,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2017年,他向八一队正式提出了转会申请,希望能够加盟北控队。但八一队没有同意,韩硕反而因此错过注册导致一年时间无球可打。直到本赛季结束后,韩硕才终于转会四川。

******

实际上,无论是重建梯队还是适当引援,八一都无力改变如今的困局,而归根结底,早在10年前就被指出的造血机制干涸才是穷途末路的根源。如果说CBA联赛失利还能归咎于受限于体制无法请外援的话;那么到了由国内球员对决的全运赛场上八一队同样节节败退。2013年全运会,八一首度无缘四强;2017年全运会,八一队非但没能在成年组进入四强,连青年组也同样无缘前四名。

而就算有可用之人,八一也未必能把人用明白,比如今年复赛后表现出众的青岛后卫张骋宇,当曾在八一就数据惨淡坐了4年板凳;再看看宁愿去NBL荒废两年的前U18国家队前锋韩德龙(下赛季将加盟广州重回CBA),以及生涯越走越不像话的郭昊文……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天赋的球员想离开八一追求别的出路,似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诉求。而教练王治郅和队员屡屡爆发的矛盾和彼此强行压住火气的和解,更多只能被解读为一种相互尴尬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爆发……

八一,中国男篮的丰碑,它代表了中国男篮的过去,但如今也在等待最后的落幕,而现在,球队是留是散,我们都在等待一个最终的答案的到来。

而这个答案,可能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作者: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