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文,让我更有力量!

庚子七月初九,康震老师微博发布了自己的手书,清代诗人徐全治的诗词《鲫鱼背》。

耻效吞舟归北海,无心借水跃昆明。游人尽是批鳞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词的名字鲫鱼背,位于五岳之一的黄山,在黄山三十六峰之一的天都峰。是一段非常险峻的坡顶,两侧即是万丈悬崖。

清代诗人徐全治在描述鲫鱼背时,并没有提到他名字,但是通过描述却能让人感受到他的险要。主要是诗中的最后两句,原文直译是,敢来鲫鱼背的人都是些无所谓畏惧的人,手持竹杖脚穿草鞋走在鲫鱼背上。虽没有直接写鲫鱼背的险,但是通过批鳞客跟竹杖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觉得其险峻之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诗人这首诗除了写险,更重要的是写鲫鱼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这就要说起黄山鲫鱼背的由来。

说的是很久以前,这条鲫鱼是准备跟着鲤鱼跳龙门的,只是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后来经高人指点来黄山用脊背给天都峰游人做路。千年之后,在功德圆满可以升天之际,鲫鱼不忍离去后游人无路可走,直接放弃了做龙的机会,一辈子呆在了天都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人前面两句的“耻效”,“无心”说的就是这个故事。鲫鱼虽小,但他为了芸芸众生,放弃自己的成龙的巨大利益,甘愿为人民服务。这样大无畏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们永恒的学习对象。

不过除了徐全治的诗,康震的字也是笔酣墨饱,既清秀又入木三分,非常有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震老师这幅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个字。一个是“无”字,一个是“鳞”字。这个两个字一个笔画少一个笔画多。但都写得很舒服,特别是“无”字中间那一长横,跟“鳞”字右下方那一长竖。写得非常潇洒,让我看的甚是羡慕。

这样的书法功力,不知道要再练多久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