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给一种温暖向上的力量,指引着许多人前进的方向。然而写这句诗的作者海子,在只有25岁的年纪选择了自杀。至于自杀的原因,他在遗言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都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子

1. 聪明内向,初露锋芒

1964年,许多名人出生在这个年份,如马云、张曼玉。也是在同一年,安徽怀宁一个村落里,一个名叫査海生的男孩呱呱坠地,多年之后,他“海子”的笔名被天下人熟知。

海子的家庭并不好,往上三辈都是务农,到了父亲这一辈改行当了裁缝,但仍然穷困潦倒。海子的启蒙教育都是富户的母亲完成的,她经常念书给海子听,海子也的确是个天才,听一篇就能记下,年仅4岁就被当地人称为神童。

高中分班时,海子本来选的是理科,老师为了平衡理科人数,把他分到了文科班,这激发了他所有才能。不过如果他当时上的是理科,未来成为一个工程师、科研人员,会不会少了许多多愁善感。

1979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二年,海子以高出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年仅15岁。彼时的他拥有世界上最奢侈的两样东西:天赋和青春。

海子

2. 一举成名,人生巅峰

考入北大,海子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坐上了远程的列车,海子一脸兴奋,他写道:“那时的夜晚,几乎像白天”。

可15岁这个本该吃喝玩乐的年纪,突然闯入“大人”的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而他一米六的身高也给了别人嘲笑他的理由。天才注定孤独,世人的冷漠与嘲讽让海子更加孤独。于是他把自己置身于诗歌的海洋,对文学、哲学、心理学广泛涉猎,发布《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一举成名,“海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他和骆一禾,西川一一起被称为北大三诗人。1984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教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子的诗

海子吃了国家的铁饭碗,这对海子和家乡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海子意气风发,他一边给比自己大的学生上课,一边坚持写长诗,每次下课前十分钟都会在学生的欢呼声中朗读自己的诗歌。海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他每个月按时给父母汇钱,在信件中表达了对挣钱、在北京买房的渴望,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3.事业不得已,情场也失意

然而寄希望用诗歌改变生活的海子并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那些自诩高人一等的评论家把他的诗歌编得一文不值,认为他写的根本不是现代诗。他们还嘲笑海子的身高、出身、性格,让生性敏感的海子备受打击。

爱情上的不顺同样吞噬着海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切实体会到才华即使有人欣赏,也改变不了穷是原罪的现实。海子谈过四任女朋友,初恋给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美好和伤痛。

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波婉是他的学生。在一次课堂上,海子问学生们最喜欢谁的作品。波婉站起来向海子示爱:“我最喜欢海子老师的诗歌”。海子的内心泛起涟漪,与波婉确立了恋人关系。

海子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不是。两人享受着爱情的美好,但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们致命一击。女孩是城里人,女孩的父母看不上海子这个不修边幅、除了写诗什么也做不了的农村人。在父母的极力阻挠下,女孩向海子提出了分手。

初恋的失利给了海子很大刺激,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海子的作品都围绕着“失去挚爱”展开,他变得高产,诗歌质量达到了顶点,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界不可动摇的地位。

海子的诗

4.以梦为马,卧轨自杀

告别初恋后,海子又谈了三段恋爱,甚至爱上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有夫之妇,然而他每一次用心去爱,换来的都是失败。就在他自杀前一个礼拜,他再次见到见到了波婉,以为两人可以重归于好。波婉表现得很冷淡,拒绝了海子的请求。那天晚上,海子和女同事一起登山,喝了许多酒,随后两人发生了“极为疯狂”的关系。次日清晨,酒醒的海子感到很自责,他觉得对不起初恋,也对不起眼前人。

1989年3月26日左右,海子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路轨道上,怀抱四本书,列车疾驰而过,把他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魂归故里。

参考文献:《海子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