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和海防哪个更重要?李鸿章和左宗棠争斗半生,格局高下立判

左宗棠和李鸿章是晚清名臣,左宗棠重视维护陆地领土,李鸿章想要发展海防,这两人一直意见不和。海防塞防之争本是不同政见而已,李鸿章最大的污点,个人觉得就是甲午战争为保存实力避而不战,从而导致全军覆没。当然最让人叹息的是宁愿挪用700万两军费,捐修园子,也不愿意购买新舰和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李鸿章当时的决定不一定是错的,李当时想一心发展国防,装配现代化军队才能够与当时不断骚扰大清的日本一较高低,结果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不能丢失国土,也要发展军备,可大清连年的战乱早已国库空虚。虽然左公平定了西北保住了国土,但却让本来与中国水师半斤八两的日本超越了这场由砸钱竞争的军备竞赛,风雨飘摇的大清在日本眼里再也不是那个让他们畏惧的天朝。

随后的抗日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惨痛代价,所以说不能站在当今这个角度评价前人的得失。如果当时放弃新疆,那么中国现在亦如中东会分裂出几个伊斯兰国家,但可能就没有了后来日本人的侵略,而满清可能也不会亡,中国在现在有可能成为一个类似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所以孰是孰非都未有定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情况,俄国想蚕食大清,而日本想鲸吞大清,哪一个忧患更大?收复新疆耗费大清无数财力,是导致日后海战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之后的甲午大败,差点割了辽东半岛。赔偿的四亿亿两白银,使得日本军国获得了发展的最主要资本。之后日本的侵华,差点导致中国灭亡。可以这么说,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导致差点亡国亡种。所以,从现在看,是应该支持左宗棠;然而在当时看,应该支持李鸿章!

李鸿章和左宗棠政见不和,也持放弃新疆的观点。但当左宗棠在平回乱中惨败的时候,李鸿章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一边上表为左宗棠辩护,一边派淮军支援。最后淮军不进新疆不是李鸿章的意思,而是左宗棠脾气太差跟淮军将领闹翻了。

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并不是说要放弃新疆,是说徐徐图之,重点建设重大而紧急的海防!左宗棠西征,耗银8000余万两,海军建设仅2000余万里,如果当时采用海防优先政策,新疆不见得会失去,海防如多加4000万建设,就没有甲午的割地赔款了!海防建好,再征西,清政府或许不会那么早灭亡!但是历史不能假设,无论如何,左宗棠战胜了,是个成功者。李鸿章甲午战败了,是个失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的眼光远远超越李鸿章,从风水角度看,西北是乾位,失去新疆,中国就强大不起来。历史上强盛过的汉朝和唐朝,都是统治了新疆的。李鸿章以常理来评论,确实不是个好人。但是如果深入了解晚清时局,就知道他其实就算能力平庸,但属于那种调和的人物。左宗棠曾国藩这样的,注定要遭朝廷忌惮,所以李鸿章是曾国藩有意培植的。

齐家治国平天下,左宗棠做到了这点, 同样的,我们排穆不是要杀掉穆,而是让穆回到该有的位置,实行教化。如果满清政府后期能做到民族平等对待和积极改革,也没有什么好针对的,可是自绝。

另外捻军和太平军在后期一样糜烂不堪,才会有败亡,灭之也没有什么可惜的,一个人是否民族英雄,看他做了什么,左虽然站在清政府这边,但也是真正为民族和国家做实事的,也注定了他后期不得重用,更反证了清政府的腐朽。

新疆问题,当时俄国明确介入后,朝廷反战派就已经占了大多数,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的。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拿军饷那一块,朝廷都扣下一大半,剩下的还要左宗棠自己补上,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大力支持。而且当时朝廷的官员确实对西北不重视,满清政府的发家点是在东北,可他们连祖地都可以割给俄国,自然对本就是“荒芜”之地的西北无所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就是军官方面,基本上全是湘军的旧层,朝廷也没安插什么人,可见对西北也不怎么重视。至于英国不希望俄国夺取西北的利益,我认为这个不太对,因为新疆当时的反动势力阿古柏就是英国人扶起来的,英国当时也没有想帮中国夺回西北,而是先分化中国,再和俄国争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