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新生军训时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少男少女们踌躇满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然而,87年前,一万多名“红小鬼”,组建一支娃娃红军师:少共国际师!他们在硝烟烽火 中成长成人成才,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壮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自古英雄出少年,师政委才17岁

如您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肯定记得小主人公“潘冬子”,少共国际师就是由10000多名“潘冬子”组建的。全师平均年龄不到18岁,最小的14岁,人还没有枪高,4任师长都只不过20出头,师政委肖华只有17岁。

少共国际师诞生于烽火连天的“反围剿”时期。为打破敌人重兵进犯,第五次“反围剿”之前,中共中央决定,“紧急动员起来,保卫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捍卫胜利果实”。

这不愧是一支人民军队,中央苏区的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各地纷纷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参军,模范少先队与赤卫军整排、整连、整营武装上前线的动人景象。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举行盛大誓师大会,授予军旗。全师1万多人,隶属红5军团,番号红15师,辖3个团,70%以上都是共青团员。

誓师大会结束后,经过2个月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少共国际师已具备相当战斗力。9月3日,指战员们高举战旗,威武雄壮地开赴第五次反“围剿”前线。张爱萍上将所作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响彻云霄:高举着少共国际光辉的旗帜,坚决的勇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小勇气大,上阵拚刺刀,2人对付1个敌人

少共国际师的主要装备是大刀长矛,配枪的战士也只发10颗子弹,还是用旧弹壳翻造的,一个冲锋,子弹便被打光,娃娃们只能勇敢地冲入敌阵,与敌人刺刀见红。

孩子年少体弱,参军不久,实战经验不足,根据战前要求,2个人对付一个敌人,一个牵制,一个刺杀,让敌人顾此失彼。

少共国际师第一仗歼敌500余名,初次参战打胜仗,指战员们扬眉吐气,部队士气高昂。军委致电祝贺,称赞“铁拳初试”,勉励大家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争取更大的光荣。

胜仗缴获战利品堆积如山,枪弹问题、给养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小少年除了背枪,每人还要背盐挑油几十斤,师长、政委带头,行军打仗大家都有说有笑,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三、血染沙场视死如归,10000多名少年英杰长眠长征路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参加大仗恶仗无数,英雄少年展现了无畏的英雄气概。邱家隘、石城之战,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敌人以7倍兵力进攻,战斗异常惨烈,但火红战旗始终在阵地上飘扬。第二任师长吴高群牺牲,年仅23岁。关键时刻,孙继先一跃而起,带大刀队冲了上去……

长征中的湘江之战,少共国际师掩护“红星纵队”军委机关,打了整整5天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真正生死存亡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小小少年红军,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小鬼”的鲜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少共国际师最惨烈的一仗,虽拼死实现战略意图,但如全军一样,伤亡惨重,全师仅余2700余人。遵义会议不久,红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并入红一军团,编入红1师、红2师,少共国际师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战斗历程。至此,少共国际师先后有10000多名指战员,长眠在异乡大地,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他们的业绩与世长存。

四、百战成长百炼成钢,中间走出24名开国将军

少共国际师虽然只战斗不到2年,只存在532天,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些“红小鬼”在战斗中成长、战斗中成人、战斗中成才,隆隆枪炮声为他们壮行,烽火硝烟为他们添彩,幸存下来的,越战越强,屡建奇功,都成为我军的中坚骨干。从少共国际师中走出了许多猛将,2位上将、2位中将,20位少将,共产生24名开国将军!简单罗列几位著名战将:

肖华上将,少共国际师政委,少年英杰,13岁就担任兴国县委少共书记,建国后担任我军总政治部主任,文武全才,大家熟知的,是他的《长征组歌》。

彭绍辉上将,少共国际师师长,我军赫赫威名的“独臂将军”,建国后担任副总参谋长。

陈正湘中将,少共国际师团长,后来著名的“红四团”团长,长征开路先锋。抗日战争指挥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孙继先中将,少共国际师营长,率17勇士强渡大渡河,组建导弹试验部队,在戈壁滩上创建中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宁静的校园,朗朗读书声,穿透历史与未来。少共国际师,一个响亮辉煌的名字,留给后世追念感怀,也点亮世界军事史,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最后,借用肖华上将彰显少年英雄气概的《忆少共国际师》作结,以此作为对87年前万名少年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

浴血闽越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