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酒就成不了“社会人”?新员工敬酒不喝被掌掴。在2020年的毕业季,酒桌应酬这个话题,又成为了热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事掌掴追骂不接受领导敬酒员工?

流传的的截图显示,一位校招进入银行的新人在微信群中表示,因为一直滴酒不沾,在聚餐中,“礼貌地和行长表示我无法饮酒,并道歉”。但在大家酒过三巡后,被某领导脏话加扇耳光责骂A角敬的酒竟然不喝。其决定离场后,部分同事“追骂至电梯处”。

这位新人向HR们发问:“我也想请问群里的HR老师,我不喝酒是否不符合公司要求?”

8月24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在微信公众号刊出题为《说明》的文章回应说:

“经核实,员工杨某反映的中关村支行营业部某领导及该支行个别员工在私下非公款聚餐中,确系存在因酒后失态而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上述行为确实对其本人造成了影响和伤害,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敬酒有时候是一种社交礼仪,有时候则是一种权力结构的宣示。

最微妙的情况是,那个最有权力的A角未必会逼你喝,不过,对于领导们的“贴心人们”来说,这恰恰成为了要出手教育新人事,同时在领导面前献忠心的好时机。

好在这家银行业愿意正视问题,已经给出了处罚措施。

但是,整个职场,酒桌文化会否随着罚款与停职而有所改变?

厦门国际银行的官网上,还挂着一则广告:“参与常春藤爱心圆梦计划,共同为困境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热闹的酒桌 虚弱的信任

酒足饭饱,人情世故,权力尊卑。脉脉数据研究院的白皮书《半熟人生》,曾对这一现象作过深入探讨。

对于职场人来说,如何处理各类关系,与领导和合作伙伴建立信任是职业发展的关键。都说“职场即社会“,职场关系的处理,常常和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紧密相连。而喝酒,这一历史悠久的社交项目,成为处理各种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喝酒是不是建立职场信任的必要条件?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观点不一,有人强调“不是必要条件,但可以快速建立人脉,顺畅沟通渠道“。也有人的回复里语气强烈,感叹号很多:“喝茶吧!别拿健康换人脉!不值当!现今社会,只要有利益关系,才是真实的,酒桌上的关系,太虚!!!“

深谙酒桌文化的金融从业者徐巍称:“喝酒更多的是寻找契合点,通过酒桌完成文化与性格的共同点确认,找到这种契合点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同在金融行业浸淫已久的秦海也对酒桌文化熟稔:”这一行的确挺需要喝酒,尤其跟一些比较传统的单位打交道。而且有的人还喜欢去KTV。看你开会时候挺装,私下不也就是这些爱好吗?看到了客户‘人性化‘的一面,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励尚公关(Alison+Partners)中国公司总经理兼合伙人朱瞻宇认为:”喝酒的背后是价值观的联接,通过喝酒找到共同的圈层符号,而圈层帮助区分行为方式。商务交往过程中也会讲究Chemistry,这个很重要,喝酒是中国的职场积累Chemistry的一种方式。“

职场现代化:从酒桌文化到互利社交

不难发现,酒场社交的关键不在酒,而在于借助酒桌变成“熟人“,确认双方的共同气质并建立圈层连接。 关于“熟人社会”,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被反复引用。学者夏玉珍、刘小峰曾指出,费孝通先生的“熟人社会论”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社会内核始终是一个以血缘或亲缘关系为纽带的“面对面的社群”或“圈子社会”。—— 现代“熟人社会”格局中,社会关系即是社会群体成员“意会”并熟悉的“从自我推出去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是过往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自己人/外人”社会生活模式。

但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却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弗农 (James Vernon)在《远方的陌生人》一书中围绕英国如何成为现代国家展开讨论,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来自“陌生人社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管理与经济交易模式。而在中国构建面向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新型商业文化过程中,同样不乏对“熟人社会“的反思。

对于那些不甘囿于小城人情世故,来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谋求发展的人们,更希望在一个公平开放的社会中,建立起新的职场和社群关系。而互联网化社交平台的发展,又让这种关系不同于工业时代的陌生人社会关系,要么基于价值观与共同兴趣,要么基于相互间的利益,陌生人们得以变得熟悉。

拓展人脉和提升信任度问题上,在创投行业深耕多年的薛满,有着自己的经验。薛满的日常工作是充当投融资的桥梁,一方面寻找优质项目方,另一方面寻找投资方。资本是逐利和实际的,这也让他的工作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和简单直接——看项目是否足够优质。

薛满倾向通过专业性来赢得职场信任。比如在与刚认识的投资方和项目方接触过程中,他会更倾向将自己的专业性传递出去,比如通过行业专业知识、信息的分享,让对方从专业性上认可自己,会为双方合作打下基石。

在互联网公司从业十余年的尤慕也发现,喝酒未必是建立关系最有效率的方式,”酒桌上说过的话,可能第二天对方就会告诉你‘这事还得领导批’,于是你又得去跟他的领导喝。而且,酒桌上的信任往往难以持久,既然是应酬,终归还是一场戏。“

从无熟人难办事,到以信任促交易,半熟人生正在演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