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瘟疫如此严重,许多村镇渺无人烟,不少城市的街区空无一人。在祝圣新墓地之前,教堂的墓地及公墓都不够埋葬死者了。城外的新墓地是供主教及民众使用的。瘟疫的传染性极强,一人传染病,全家几无幸运。因此,许多人逃离家乡以求平安。大多数逃出去的人没有避免染病而死的命运,尽管只是多活了几天。那些听病人忏悔的神父在聆听忏悔时染上可怕的瘟疫,有时甚至死得比忏悔者还早。在许多地方,父母拒绝与子女交往,丈夫不敢理睬妻子。”这是泰恩茅斯修道院的修士的记录。

上面文字出自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凯在《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中文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一书,该说还称:“瘟疫过后,人们普遍堕落,瘟疫让人们不再那么诚实正直,道德标准降低了。”

这场让欧洲人胆颤的中世纪瘟疫,就是“黑死病”。 美国学者洛伊斯.N.玛格纳所著的《传染病的文化史》(该书中文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称:“从公元1346年到1352年,黑死病可能造成了欧洲30%至60%人口死亡。瘟疫的幸存者预测,那些没有经历过‘大死亡’的人将永远无法理解这场灾难的严重程度。”

“通常的传染源是黑鼠,有时又被称为老英国鼠。这种动物与人关系密切,是一种有着黑绒毛的很漂亮的小家伙。与棕鼠不同,它喜欢住在房屋、船上,而不是住在农庄、下水道里。与人关系亲近使得跳蚤很容易就从老鼠身上跳到人身上,也就会传播鼠疫。这种病不管是对鼠还是人,一旦传染上就有很高的死亡率。”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和迈克尔.比迪斯所著的《疾病改变历史》中这样描写。

黑死病有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 喉咙和肺部的坏死性炎症;

二、 胸部剧痛;

三、 大口小口地吐血;

四、 病人的呼吸及尸体有鼠疫气味。

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凯在《黑死病》一书中提到:“几乎当时所有关于疾病的详细记录都提及了上述特点,尽管不是所有因病致死的人都呈现出所有这些症状。但有一点非常清楚,许多人—确切地说是大量的人—因为肺的快速腐败吐血而死,但没有出现任何肿块或痈的症状。”

黑死病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特征:有人突然得病,几小时内便命赴黄泉;有人则沉睡不醒,喊也喊不起来;有人则因发热而无法入睡。这种疾病出现时,病期一般为三至五天,但到疫情末期,那些生肿块病人的恢复期则长达数月。

当时的坎特伯雷法院记录员罗伯特写道:“瘟疫由一地飞快地传到另一地。上午还健健康康的一个人,中午便因瘟疫而死。瘟疫不管人的贫富,一律传染(只有几个富人能逃避)。因瘟疫而死的人活不过三天,最多活四天,每天有二十、四十、六十,甚至更多具尸体被投入同一个坟墓。”

果壳出品的《用两千年战瘟疫》中描写:“感染了这种病的人,多半都难逃死亡的厄运。除了祈祷和逃走之外,人们不知如何是好。在极度恐惧之下,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烟熏房间、用尿洗澡、烧灼淋巴块并放上干蛤蟆……然而这些都不见效。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强制性的汇报、隔离病人、焚烧黑死病死亡者的物品,并颁布禁止医生离开传染区的相关法令。”

历史学家塞缪尔.赛耶写道:“1348年,瘟疫在布里斯托尔肆虐。疫情严重到活人埋死人都埋不完的地步。格洛斯特郡的人不允许逃离布里斯托尔的人靠近。最终,瘟疫传播到了格洛斯特、牛津和伦敦。无论男女,生还者十无其一。高级和宽街的草长到几寸几英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