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农历七月初四,处暑。

处暑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用康震老师的话讲:“处暑者,出暑也,暑将去矣!”。

意思说,天气炎热似火的暑天夏日即将过去,以后的天气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凉爽。

康震老师的这句话出自他在处暑那天发的微博动态,除了解释处暑的这段话,康震老师还特意为此写了两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首为宋代苏泂的《长江二首·其一》,一首为元代仇远《处暑后风雨》。

这两首诗都是古人描写处暑的佳作。特别是南宋末期的大诗人苏炯的这首《长江二首·其一》更是每逢处暑时节各种文章采用最多的诗词之一。

说到宋代诗人苏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代鼎鼎有名的大诗人苏轼。不过很可惜,虽然二人都姓苏,也都是大诗人,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苏炯名字中的炯字也很容易被误读,炯字音同现在比较流行的“囧”字。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泂酌,有远、深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震老师写的这首苏炯的《长江二首·其一》原文为: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意思为:

处暑之日才过了不到三天,新鲜的凉意的感觉值上千万金。如今到了看破世间万事的老年,看那静静的青草就像我清净的内心。看着那仙鹤的翩翩起舞,听着那蟋蟀断断续续的叫声。不禁感慨道虽然仁者长寿,但跟大自然比,却不值一提。

这首诗的意思很好理解,比较直白,不过能成为千古名篇,除了直白的表述更是因为其“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震老师写的第二首诗是元代仇远的《处暑后风雨》。

原文为: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仇远的名声并不太大,不过他跟金庸先生笔下传奇人物张三丰是同一年人。这首诗写也颇具归隐侠士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暑之后,一阵狂风暴雨袭来,残余的热气顿时被一扫而空。让人见识到无论是炎热还是凉爽,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屋里的纸窗户被风刮破了一个洞,阵阵微风袭来,让我苦笑着看了看手里的已然无用的扇子。不过随着破洞刮来的,除了微风还有孩子们朗诵《秋声赋》的声音,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醉翁欧阳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除了前面“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的现实描述,重点其实在最后一句的“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秋声赋》是醉翁欧阳修晚年所作,除了有悲秋之情,更有看破世态炎凉的出世顿悟。仇远这里借欧阳修的《秋声赋》,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其实这种感慨在前面的诗句之中早有表达,“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就是很直白地表达了人生变化之快。“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表面上是描述具体的事情,其实是借扇子的境遇暗喻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一旦无用于人就会沦为弃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感谢康震老师,通过新潮的微博动态,不但让我们了解了处暑的含义“处暑者,出暑也,暑将去矣!”。而且通过两首古人的诗词,让我们对处暑的理解更为深刻。

正如康震老师所言:“中华经典诗文,让我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