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南征北伐,建立了广阔的领土。在征服过的土地上,多以其子孙镇守治理。在元忽必烈时期,已经形成了钦察汗国、旭烈兀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四大汗国。忽必烈对外征伐之际,蒙古帝国内部事实上也逐渐的趋于一种分裂的局面,四大汗国相继走上了相对独立的道路。

四大汗国除了伊利汗国与元朝本部的关系较为密切之外,其他三个汗国与元朝的关系趋于恶化,尤其是窝阔台汉国常常与元朝进行军事斗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作为本部,与四大汗国只有名义与形式上的宗主国地位,元朝皇帝对四大汗国已经没有了实质上的干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必烈入主中原后,以王朝正统自居,但是蒙古民族的征服思想一直影响着蒙古族的对外政策。至元十六年二月,忽必烈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忽必烈为实现其征服世界的雄伟抱负,频频发动对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等亚洲诸国的军事征伐,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公元 1259 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率领蒙古东路军攻占南宋鄂州之时,蒙哥却在钓鱼城突然死去。此时的蒙古西路军在四川进军受阻,南宋政权也集结了大量军队驰援鄂州抵抗蒙军,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在北方和林城积极策划谋取大汗之位。如此一来,忽必烈逐渐陷入了争夺汗位的不利局面。

面对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忽必烈接受郝经的建议同南宋议和,同时轻骑北上控制燕都,为争取汗位做积极的准备。不久后,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即位当初的几年大力实行汉法、依靠汉族人士来维护统治秩序。

忽必烈登上汗位之前,其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通过一些蒙古旧贵族的支持下登上汗位。为此,两人为争夺正统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斗争。经过耀碑谷大战和昔木土脑儿大战,忽必烈逐渐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最后忽必烈封锁了北运的物资,阿里不哥陷入了绝境,内部也逐渐发生了分裂,不久后投降忽必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中统三年二月,正当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斗争时,归顺蒙古的山东军阀李璮突然背叛元廷,兴兵作乱。李璮直以来挟敌国以要朝廷,而自为完缢益兵计,多次托辞拒绝元朝的数次调军要求。忽必烈派汉人统帅史天泽在济南府彻底击败李璮叛众,将其处死,忽必烈从此对汉人有了很深的猜忌。

因为南宋王朝的存在,灭宋之前元军不能够全力对外征战,忽必烈所发动的对日战争最终以失利而告终。所以,他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早日除掉南宋,为其对外扩张打通一条更为便捷的路。鉴于前几次征宋失利的教训,忽必烈放弃了主攻四川的战略决策,决定中央突破。即先取襄樊,直渡长江,攻占临安的军事方案。

最终,襄樊在蒙汉军队合力围攻之下被攻破。至元十三年,元军在蒙古大将伯颜的统领下,攻取临安,宋恭宗降元。攻取临安之后,南宋大臣陆秀夫和张世杰先后拥立新帝,文天祥等部分将领率南宋残部继续抗元。然而终究势力单薄,文天祥兵败被俘而杀,元军也在广东崖山击败了最后一支南宋军队。

然而面对这样的广阔国土,元世祖忽必烈并不满足,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其骨子里始终继承着向四方征服从而夺取一切的思想。蒙元统治者这种雄霸四方的野心在蒙古汗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会。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窝阔台、贵由、蒙哥等无不是在四处征伐中来体现蒙古民族的强悍和维护蒙古汗位权威的。

此时的元朝,原先的蒙古黄金家族内部已经分离分化。而忽必烈完成了统一中国全境的壮举后,元朝的军力以及军队成分与昔日的蒙古帝国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而治国的思想实质上是蒙汉杂糅,但对汉人又心存芥蒂。基于这种情历史背景下忽必烈对亚洲进行了战争。

元代的君王兼具蒙古大汗与中原帝王的双重角色,任何一导致内部关系紧张。在再分封的压力下,元代的边疆政策主观上只能进而不能退。通过不断的扩充疆域,不断地进行再分封,才能保障元朝内部的稳定。可见,军事征伐是蒙元帝国能够得以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世祖发动的海外战争是灭宋战争的继续,从至元十一年至三十一年,除征服南宋之外,元世祖还对日本、安南、缅甸、占城、爪哇等诸国进行了战争。战争期间,导致江南地区民不聊生,可元世祖仍旧不放弃军事征伐,而是希望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疆域。蒙元的历史就是一部军事史,以战养兵作风一直持续着。

海上交通的便利,征伐南宋积攒的海战经验为其对外战争提供了前提条件。蒙元军队与南宋交战积累了几十年的作战经验,尤其是海上作战经验的累积为其征伐提供了军事经验。通过灭宋,也收编了很多南宋降兵,这些降兵多有水军的组成部分,对于远洋出海作战是极大的兵力补充。

蒙古军队曾经有过辉煌的三次西征,每次的征伐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的西面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四大汗国。因为西征无望,亚洲东、南部尚有可取之地的前提下,忽必烈把战争的矛头瞄向了还没有被蒙古铁骑征服过的亚洲的东方以及东南方向。

忽必烈为了宣扬其“四海为家”的雄心,对日本、安南、缅甸、占城、爪哇等国家频频遣使。希望依靠大元帝国的威望达到不战而臣服它国的目的。各个国家对于忽必烈诏谕的态度基本上都是拒绝,对遣使被拒绝,甚至被杀被黥的情况下,忽必烈认为这是对大元帝国的不敬,只有通过发动战争来征服海外诸国。

南宋灭亡之后,面对南宋遗留下的军队,忽必烈很不信任,在襄阳和崖山之战中,元朝收编的南宋军队为新附军,达十万余众。对于这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元朝统治者既不敢轻易杀降,又不敢轻率遣散。忽必烈希望通过对外作战,消耗南宋遗留的军队,因此每遇战事,都往往首先调发江南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