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有个先天不足之处,就是把孙氏集团对荆州的渴望给忽略了。荆州位于建康上游,谁占据了荆州谁就扼住东吴的咽喉,所以孙氏集团绝不会放弃荆州。当荆州在曹魏手中时,孙权可以和刘备联手,但是夺下荆州之后怎么分荆州,就更加考验孙刘两家当家人的智慧,所以失荆州的锅诸葛亮先背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州赵云张飞出马,荆州关羽出马,结果张飞得了汉中,关羽却败走麦城。诸葛亮主张是“和东吴,取魏国”,但过于理想化,如果孙权不背后捅刀子,魏国被荆州益州两年夹击真不好说。水淹七军给关羽加了经验值,要不是司马懿拦着,曹魏早迁都了。渣权也没办法,张飞赵云在汉中把曹操打跑了,关羽又一波神操作让于禁七军全军覆没,要是再打下去曹魏弱了,东吴也要完蛋。

其一,北伐的条件是天下有变,什么是天下有变呢,其实就是曹魏篡汉,只有这时候,刘备才能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号,北伐途中很多汉臣会望风而降,包括东吴也会联合出兵。后来曹丕果然篡汉,可惜刘备忙着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丧失了隆中对最佳北伐时机。其二,当时运兵条件下将荆州兵和益州兵合在一起再出兵北伐,是多么不现实呀。最好的办法就是隆中对所说的,荆州兵攻宛城洛阳一线,威胁许都,这时刘备出函谷关是最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中对不得时机,正如水镜先生说孔明得其主不得其实,回到历史现实,刘备寄于刘表帐下时,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权据有江东,曹想一统必先拿荆州,孙想抗衡曹需扩地盘也要向西争荆州,任何时候,这两家都会争。刘备趁赤壁战乱拿了荆州,达到暂时平衡,随后,操拿下西凉,备拿下益州、汉中后,实力迅速增强了,原先对抗的操与权立马结盟,图谋荆州,关羽北上让孙权捡了便宜。

一句话,对刘备而言,荆州是拿不稳的,这是先天性缺陷,就算天下有变,两路出兵打曹操,孙权必生异心。从另一角度讲,隆中对本无错,错在时机早已过去,假如在曹操未完全统一北方,江东未历三世而是孙策征战之时,刘备有荆益,那就大大不同了。

个人觉得对刘备集团好的局面是东吴玩命过江攻击曹操,而刘备占据益州后全力拿下汉中,在东吴攻势配合下进军关陇。迫使曹操两线用兵。这样,还能真正实现三分天下。可症结至少有一处,荆州归属谁是个问题,在刘备手里,东吴芒刺在背更是心里不爽,哪里会那么有北进的热情。在东吴手里,益州又感觉不到安全,弄不好,先统一南方,两家先打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学习下中国传统的军事理论,这事情看起来就很简单了。诸葛亮的战略绝对是没错的,但是他低估了战略中最核心的因素“人”,会影响战略的执行。而人本来就是项目运营中最核心的一环。所以说,诸葛亮是个小白,缺乏实操经验,如果孔明死后需要做总结反思,他应该会想到我提到的这个观点。正是关羽和孙权分别背叛了最初的战略方向,导致蜀汉全盘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