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酿酒,很多人也叫它做“土酒”,说起土酒有的认为其纯粮酿造看得到,喝着放心,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有的人认为其卫生环境不过关,设备落后,有害物质控制不了,有健康隐患。

纯粮酿造的酒,未必就是安全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酿酒过程中是会出现很多有害物质的,如果没办法控制,它的毒害只会远超用食用酒精勾兑的酒。至少高纯度的食用酒精除了乙醇之外,其他杂质也没多少了。

一般来说,便宜的酒喝起来就会让人心里起防范,而农村酿的土酒,更是经常被人诟病喝了上头。

以前看到家里的长辈买着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淘回来的小烧,总是很担心老人喝了会出问题,都劝他不要买,给他买点好点的酒,他又说浪费钱,又不舍得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农村酿的“土酒”到底有没有毒害?

我从来都不认为纯粮酿造的酒喝着就比酒精酒安全,五粮液就比伏特加健康?一瓶白酒用粮食发酵然后蒸馏出来,一瓶白酒的营养成分有多少,98%的乙醇和水,剩下的2%的微量元素简直就是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农村酿的“土酒”是纯粮食酿造作为健康的卖点也站不住脚,只能说纯粮酿造的酒风味更好。

酿造白酒过程中会出现杂醇油、重金属、甲醇和乙醛等有害物质,除了重金属,其他的有害物质都是酿酒的自然产物。

我们以前听过喝工业酒精死人的事件,工业酒精关键的致命物质就是甲醇,摄入5~10ml,隔数小时之后恶心、呕吐,继而昏迷,;摄入30~100ml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

甲醇来自于植物细胞壁和植物纤维里的果胶物质,这些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经过曲霉菌的作用生成甲醇。

所以传统的粮食酿酒都会产出甲醇,只是含量远低于工业酒精。甲醇主要存在于蒸馏酒的头酒,第一道蒸馏出来的酒有害物质最多,所以在酿造酒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掐头去尾”,意思就是头酒和尾酒都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酒的甲醇含量多,原因就是甲醇的沸点低于乙醇,甲醇的沸点为64.7摄氏度,乙醇的沸点为78摄氏度,最先被蒸馏出来的就是甲醇,但即使去掉头酒,酒内依然存在不少甲醇。

那这时就只能靠陈放,让甲醇自然挥发,所以为什么很多酒不能一出厂就直接卖,还要存个半年几个月,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就是重金属的问题,铅、砷、镉是比较常见的重金属,重金属来源有很多方面,空气、蒸馏设备、存酒容器等,重金属这个问题或许是自酿酒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套完善的检测设备,比制酒设备要贵得多,这也是农村自酿酒不会具备的。

蒸馏前的酿酒用水需要过滤,蒸馏后同样需要过滤,一套完整的过滤设备有几家小作坊有?

我想农村酿的小烧,最让人担忧的莫过于理化指标是否合格的问题了,环境卫生和酿制手法,不经意之间可能很多指标都不合格,加上他们检测手段有限,或者说根本不会检测(说的是大多数小作坊,不包括所有)。

看到这里,很多人觉得我在危言耸听,父辈喝了几十年农村自酿酒了,都没见过身体出现什么毛病,确实,在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都喝不起什么好酒,都是喝自酿酒比较多,短期内不会有问题,但是当你知道他是不及格产品的时候,你还愿意长期喝吗?

很多人说农村土酒纯粮酿造无勾兑,喝着放心,实际上无勾兑是不是一件好事呢?不是。

勾兑,其实一门很高深的工艺,简单说就是白酒刚造出来以后,不同车间、不同轮次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勾兑统一口味,增香调和,使之具有独特风味的一门技术。勾兑的方法就将一些具有特定风味的老酒和新酿出来的基酒勾兑,具体怎么勾就是由专门的调酒师负责的。

而这种勾兑并不会出现在农村土酒里,他们酿出来卖的酒只是基酒,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以无勾兑的酒就是最好的来欺骗自己,盐都不放的汤,能是好喝的汤吗,实在是有点可笑。

这么多年来,自酿酒的市场空间被压榨的越来越小,近几年来,自酿酒越来越少见了,主要是受到市场资本的打压,在“正统军”的围剿下,“游击队”只能在地方边缘“苟延残喘”。

只要社会一直是向前发展的,那自酿这个模式注定是要淘汰的,规模化、工业化的制酒模式是远远要比自酿酒更经济的,自酿酒只能小打小闹,卖给乡邻同村的人。

土酒虽然可能存在某方面的隐患,但是胜在性价比高,操作得当,品控有保证,环境卫生酿出来的酒还是可以放心喝的,但是我们普通人哪有那么多心眼呢,不如直接买正规大厂的酒。

在这个越来越发达的社会里,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品质和服务买单,有一些性价比是可以抛弃的,土酒究竟还有多少生存空间,还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觉得本文写的不错的话,麻烦点个赞支持一下,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