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占庭风格壁画

公元711年,利奥三世加冕为帝,成为了拜占庭帝国新的皇帝。在其上台后不久,就开始着手对帝国的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目的是避免帝国再次遭到外敌的侵袭,这与他曾经与阿拉伯人对抗的经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军区制度的形成,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制度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许多漏洞也开始逐渐影响到该制度的有效运行,并对帝国产生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布在帝国各地的大小军区

为增强国防力量,军区制度逐渐形成

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制度,其实就是将整个帝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军区,每个军区设立一个军事长官来总揽一切事务。在军区制度下,百姓们同时拥有了两个身份:一是农民;二是士兵。

在没有战事发生时,百姓们的身份即为农民,以农业为生。通过农业种植而产出的粮食,一部分归为己有,一部分上交给帝国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农民转化而来的军区步兵

这样不仅保证了地方军区能够自给自足,也能够保障帝国税收源源不断,其实和三国时期的曹魏所推行的军屯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军区制度下的军官,则不需要通过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持高军事素养,帝国皇帝常常赏赐给军官们一定数额的土地,成为其俸禄的来源。

从表面上看,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制度其实和中国古代所采用的军屯制度和明末清初时期的八旗制度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满足军队军费支出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帝国财政因养护大规模军队而产生的负担,使帝国财政能够一直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不仅如此,军区制度还能够让帝国内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更多的荒地被开垦,帝国的财政收入也会逐年增高。这就使帝国皇帝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本去进行其他领域的建设,可谓是一举多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旗制度其实也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军区制度逐渐瓦解,各军区陆续失控

在军区制度刚刚确立的一段时间里,该制度确实发挥了预想中的效果,即提升了拜占庭帝国的国防力量,使外敌不敢轻易觊觎帝国的财富和土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制度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军区制度使军区长官掌握了过大的权力,虽然名义上军区长官只负责军区内部的军事事务。但是毕竟军事长官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兵马,即便地方行政长官想要阻止其插手地方行政事务,也是有心无力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区制度下的骑兵部队

在这种背景下,军区制度下的军事长官逐渐成为了类似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下的都督一职,手握军政大权威风无限。与此同时,军区开始逐渐失控。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In the 11th century they began to lose their military character,as the farmer-soldiers were allowed to commute their military service by paying a tax。The stratēgoi lost power as the empire weakened and the praetors,representatives of the civil power,grew in influence。

译文:到了11世纪,军区开始失去军事性质,因为农民士兵可以通过交税来减少他们的兵役。随着帝国的衰弱,斯特拉盖王朝失去了权力,而代表民事权力的总督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当西方的军事长官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且羽翼逐渐丰满之时,就会出现割据现象。同样,该现象也发生在了拜占庭帝国内部,只不过当时的各军区还并没有真正脱离帝国而独立而已,但是已经逐渐开始违抗帝国皇帝的命令了。

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军区制度就已经无法发挥该制度建立初期时的效果了。虽然各军区还能够起到卫戍地方、抵御外敌的作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军区的身份已经从"帝国的卫士"转向了"帝国的威胁",成为时刻能够威胁到帝国皇帝统治的危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占庭帝国军区制度下的武装力量

军区制度名存实亡,已经无法发挥初期的作用

其实从后来历代帝国皇帝的诸项施政措施来看,帝国皇帝们已经意识到了军区制度正在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起初帝国共有十一个军区,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帝国内部的军区数量已经在公元1045年增长到了四十五个。

军区数量的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帝国的版图得到扩大后,帝国皇帝就会在被征服地区设立新的军区。但是更多情况下,军区数量的增长是源自于帝国皇帝对军区军事长官的警惕和提防。

帝国的领土面积基本上是固定在一个数值区间的,这也就是说,提高军区数量,就等同于削弱每个军区的规模和兵员数量。如此就可以间接削弱地方军事长官的势力,并减小了对中央的威胁。

但问题在于,如果大多数军区的军事长官都有割据之心,那么纵使帝国皇帝将军区数量提升至一百、五百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说,帝国皇帝提升军区数量这一手段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应当尽可能从根本上削弱并限制军区军事长官的职权范围,先行将其职权范围限制在军事领域,随后再以新的势力牵制军事长官的职权行使。如此,才是长久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阿历克塞一世统治时期,军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结语

当我们对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该制度存在的另一个特点,即能够帮助帝国皇帝稳定社会秩序。因军区制度赋予了被编入该制度下百姓一定数额的土地,且该土地还可以世袭,因此这些百姓就被固定在了土地上,大大减少了帝国爆发内乱和起义运动的风险。

但也正是因为土地制度的问题,才会使军区军事长官获得了培养自己羽翼的土壤。军事长官滥用职权,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吞并了百姓们世袭的土地,这反而激化了军官和百姓之间的矛盾,进而转化成了百姓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总的来说,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制度不仅成就了帝国,时期避免在短时间内因外敌的入侵而走向灭亡,最终沦落至与西罗马帝国相同的下场。但是也正是因为拜占庭帝国对于军区制度太过依赖,所以才会在该制度逐渐瓦解之时无法找寻到新的替代品,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

参考文献:

【1】《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拜占庭帝国通史》,陈志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