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美国GDP被高估,而是我国GDP被低估。说直观点,是中国不想那么高调,因为这样更容易遭到欧美的嫉妒和顾虑。当初90年代日本GDP曾力压美国,雄霸世界,接下来日本就遭遇釜底抽薪,楼市、股市、债市集体崩塌,经济倒退十几年,至今没缓过劲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有了这样经验借鉴的我们,选择了更加低调务实的发展方式,故而GDP的纳入范围跟美国有明显区别。

最直观就是税收,美国是人人都要交税,恨不得做什么都收税。这里举几个例子。

我们国家的个税起征点一再提升,截至最近一次税改,缴税人数从1.87亿锐减至4600万人。而美国无论你赚多赚少都要交,否则就是违法;在中国当房东,无论房租多少也不需要缴税,就连门店经营者大多数也是免税的。但是在美国,房东出租房屋是要按照比例要求上缴税款的,承租者如果是经营性质也需要缴税;在中国,小微企业(年营收500万以下)的免税,但是美国没这说法,无论你是赚是赔,只要你有流水就得缴税……

因为从大到小,从企业到房东,从门店到个人,从商家到消费者都要交税,所以美国的各行各业都是在贡献GDP的。而我国免税类型和免税群体庞大,因此像批发零售业、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小微公司、作坊式生产、农民耕种销售、自由职业等99%都是不被计入GDP的。这一块有多大成分,想必这里即使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

我国基建行业近十几年来可谓是铺天盖地焕然一新,而美国的基建几乎看不到什么特别明显的变化,但美国去年的基建行业贡献GDP规模竟然是中国的三倍。原因是我国基建GDP基本上只计算出厂前生产价值、销售税费、卖地这三大项,自产品物料出厂之后,GDP就不会再叠加计算,物流运输、用工成本、造价等等基本上都不会纳入GDP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由于美国很多环节和个体都会涉及到税收,因此从基建产品出厂价值纳入GDP开始,从销售到运输、从土地到人力、从建造到成品销售,都是要纳入GDP统计范畴的。所以我国基建规模即使十倍于美国,GDP贡献值也是远远低于美国的。

当然美国的货币价值本身也是优势,美国GDP贡献1块钱约等于我们7块。而我们的基本消费品普遍价格低于美国,因此在消费端和制造业本身是无法横向比较的。

比如我们生产一块香皂贡献3毛钱GDP,美国也是贡献3毛钱,但我们是RMB,美国是美元,同样的东西相差近7倍的GDP。如果我们的货币价值对等美元,或者GDP统计方式跟美国一样,经济总量早已经超过美国了。

虽然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强国,但美国的一些必需品物价和人力成本比我们也很高很多,所以美国即便人均收入比我们高几倍,但其实消费力跟我们差不多。美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平甚至不及我国三四线,有钱经常换手机、唱K、外出旅游的只是极少数。

所以在美国这样的税收体制下,美国的国家财富是无人匹敌的,但民众的普遍消费力和财富其实是不及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