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四年,即公元1878大清朝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山西巡抚曾国荃,这两位大清的顶梁柱此时焦头烂额心急火燎。先是李鸿章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描述了朝廷高官的束手无策,继而是语出惊人。

他说“倘若今年再不下雨,北方易子而食饿殍遍野,我辈同归于尽。”咱们俩就手拉手陪大清一起死吧。被李鸿章哀叹着要一块儿死的曾国荃,此时正在山西巡视也是一声长叹。

为啥这两个人都这么绝望?1878年大清朝是很不错的一年,此时清王朝洋务运动正红火,各种近代工业是源远不断涌现,还经常被称为“同光盛世”“中兴盛世”。这样的大好年头儿,究竟是什么事情能叫这两位大佬发出同归于尽残酷之类的哀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光绪元年1875年起,一场波及直隶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四川等地的空前天灾景象,源远超过了李鸿章曾国荃文口中的残酷景象。清朝人对这场灾难的描述,全是诸如饿殍遍地,百姓因饥寒而死者不胜枚举等等。

在灾区现场勘查的大臣阎敬铭更是估算,当时的几个受灾省份,每个省每天饿死的人恐怕就在千人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每天要死1000多人,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而放在各个受灾省份更是种种惨不忍睹的画面,1877年,山西南部的小麦全部死亡,山西的树皮和草根全部被吃光灾民多达五六百万人六十三个州县受灾儿童瘦得皮包骨头,因为长期吃杂草导致肚子膨胀,逃荒的乞丐塞满了州里周边的小县,场面是异常凄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82个州县受灾,以至于是哀鸿遍野满目凄凉;河南87个中受灾,怀庆以南400米的野草全部吃光。

当时河南赈灾大臣袁保恒刚进了河南,面前就涌来了黑压压的灾民,而紧跟着而来的还有更恐怖的问题-瘟疫。灾后死于瘟疫的百姓多达十之二三,许多灾区更成了动乱的激发地,不断的人间地狱和不停动乱是此起彼伏。

东华录》等资料估算,至少有2亿中国人卷入了这场灾难,农民的人数多达两千万死于灾荒;死于瘟疫的百姓清王朝的官方统计是在一千万左右。而按照当时外国记者的统计,真实的数据可能要突破1500万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数不清的人间惨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这场灾荒会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自1875年以来,晚清遭受了恶劣的极端天气,东南各省继续遭受干旱,而北方各省常年干旱无雨,甚至四川和西南其他省份后来都是不毛之地。

疯狂的蝗灾等天灾是跟着爆发。汹涌外逃的难民加剧了瘟疫的传播,于是就有了饿殍载途,白骨盈野。但比这天灾更严重的是“丁戊奇荒”里的人和事。

实事求是说对于这场灾难,当时的清政府也是全力在拯救,从光绪二年到光绪五年,清朝每年都给灾区调去17万担赈灾粮,每年额外拨发50万赈灾银。

这钱什么概念?每年五十万两白银相当于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费。可是把灾情折腾到水深火热的恰恰就是清王朝自己的苛政。最典型一条就是臭名昭著的“国产鸦片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山西等十多年来是被清政府强制推广鸦片种植,山西一个省就有60万亩土地用于鸦片,以至于粮食大量减产。面对突发的灾情,官府拿不出足够的救济粮,只能干看着百姓饿死,很多地方竟然连官员都跟着一起饿死。

如此恶性循环,也正如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声哀叹“均无征粮酿酒,何故于此。”而且即使灾情如此严重,清政府一边发着救济,一边是横征赋税纳粮,整个爆料不停。

各省的征粮酿酒政策是什么意思?就是征用百姓的粮食给朝廷酿酒这个事儿。因为朝中的官员通过这个事儿可以拿补贴。所以大批本该用来救灾的粮食就这么变成了官员们餐桌上的酒。

直到灾情越发严重的第三年清王朝才把这个政策给停掉。但修建西太后宜阳宫等排场的事情照样进行。饿殍遍野又如何?卖儿卖女又如何?也不能耽误给太后修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惨重的灾情就在这混蛋操作下火上浇油,更堪称人间地狱。还有灾区发国难财的贪官,眼看着赈灾的粮食放在官仓里堆积如山,就是不拿出来。原来所谓的赈灾粮早被地方官划进自家腰包,就等着灾情大了卖高价。

这样的景象北方各地灾区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持续大灾的四年里,各地的贪官贪婪成性挖空心思操纵地方粮家牟取暴利,甚至还“吃斋卖花。”怎么讲?就是大肆吞并土地。

任丘县的官吏还和人贩子勾搭,把当地的妇女儿童大把地拐卖。衙门的账本儿上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就有十几万人。凭着这残酷的天灾,靠着老百姓的家破人亡,好些官员是捞够了油水儿成功的一夜暴富。

他们的自私冷酷背后,就是上亿的灾区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腐败猛于天灾的历史教训,点点滴滴都那么触目惊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