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到湖南长沙,请慢下您的脚步,记得要来打卡一个地方,那就是湘春巷8号。这里有一家面包店,名叫吧赫西点。

它隐藏在巷子深处,周围被老旧的居民楼所包围。里面是简单的装修,白色的瓷砖,搭配淡黄色的木质地板,不高的木架如同屏风挡住柜台,安置着精致的饼干和餐包。两个柜台比肩、并排直直地立着,摆满面包、酸奶和饮料。四面墙壁贴满了大大小小的艺术照,旁边摆着四套桌椅,供来客饮食小憩。往后就是操作间,只有厨具的碰撞声,却无人说话。从外表来看,这家位于偏僻小巷的西点店似乎并无什么不同,甚至毫不起眼,然而,这家面包店的老板吴正荣夫妇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德国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起,吴正荣和杜雪慧,这对来自德国的“洋夫妇”就辗转于湖南各地帮助聋哑人士,18年来从未间断。18年前,吴正荣在家乡的一家制药厂做化学工程师,杜雪慧则是一名小学老师,他们放弃了在德国衣食无忧的工作来到中国,不是来中国“淘金”,而是来到长沙帮助听障儿童。

为什么选择长沙?据吴正荣回忆,他和妻子参加了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帮助听障儿童的项目,项目助学点选在湖南,他们便来到了湖南。没想到,这一来竟然就是整整18年。

18年来,他和妻子帮助了500多名听障儿童,教他们学说话,帮助他们上学。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等多个城市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如今,他们帮助过的孩子们大多可以正常说话,少部分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2011年,吴正荣离开康复中心,为了帮助更多的听障人士,不仅仅“授之以鱼”,更为了“授之以渔”,他开了一家“吧赫西点”,聘请专业的德国面包师傅,招收聋哑人免费学习制作面包工艺。说起西点屋的名字,吴正荣介绍道:“巴赫的音乐很完美,我们也想做完美的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德国面包师傅回国。吴正荣开始跟聋哑师傅们一起做面包、卖面包。如今店里已经有12名员工,其中有7名是聋哑员工,还常年提供2个学徒的名额。他已经将数量可观的听障人士培训成为合格的西点制作师,制作出来的西点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此外,从西点屋走出去自己创业的聋哑人也不在少数。

2020新冠疫情期间,西点屋一直在亏钱,没有收入还要负担水电房租,吴正荣也没有裁员,工资照发不误,面包也没有涨价。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些聋哑朋友们离开了自己的这家店,找工作可能并不容易。因此,他默默地承担起了一切。而他的妻子则依然坚守在康复中心,参与着康复中心的工作,十几年来不曾中断。

把面包带回家,把爱传递出来。这是一名老顾客为西点屋想出的口号。吴正荣觉得很好,就记下了,默默地贴在西点屋的墙上。在这里,面包不再是普普通通、没有灵魂的食物,而是饱含着浓浓的爱,以及每一名残障人士自强不息、不向生活妥协的决心,因为这些赋予的特殊含义,这里的西点更加香甜美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一时易,助人一世难。而来自德国的吴正荣夫妇却用自己十八年的执着坚守和无悔付出,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音希声,什么是大象无形,什么是大爱无疆!

为爱心点赞!请让这家店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