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以前疫情防控要求是冷餐,热食的恢复是一个标志,说明好起来了。”

“您需要鸡肉饭还是牛肉饭?”“您需要米饭还是面条?”如果您最近乘坐过飞机,会发现类似久违的问候又回来了。

7月,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航司的旅客已经享受到冒着热气的饭菜。进入8月,随着东方航空和国航分批恢复国内航班机上热食,到8月中旬,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将完全恢复热食供应。

热气腾腾的飞机餐回来了

“值机时关于疫情的提示牌基本都撤走了,机场里的人也多了”,7月15日,郝鹏乘坐南航航班从广州出发前往昆明,发现乘坐航班的体验已经和疫情之前没有太大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5日的南航航班恢复了热食。受访者供图

“飞机上已经恢复热食了,以前疫情防控要求是冷餐。这次没有提供水果和甜品什么的,但是热食的恢复是一个标志,说明好起来了。”不过出于个人考虑,郝鹏当时没有在飞机上用餐。他注意到,周围的一些旅客也做了同样的选择。

事实上,郝鹏成为了南航恢复机上热餐的首批乘客。7月15日起,南航恢复部分国内航线机上和明珠贵宾休息室餐饮服务标准。执行范围为除北京航线外,南航所有实际承运的国内航班(始发地公共卫生事件为二级及以上应急响应航班除外)。

“机上两舱恢复热食标准配备,恢复餐巾布、桌布、瓷器、玻璃器皿和不锈钢等餐饮用具服务标准。”“经济舱热食只提供一种选择(其中正餐、轻正餐保留米饭)。”“明珠贵宾休息室恢复热食配备。”

此外,南航还恢复了官网、APP等机上两舱餐食和特殊餐食预订功能。

航班热食恢复的背后是统一的部署。6月18日,民航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要求低风险航班提供正常餐食服务,可提供热食,不提供冷菜、冷荤及食用冰款。

郝鹏告诉记者,“允许全机上百人就餐,这是一个好转的标志,说明疫情风险已经很低。虽然这次往返我没有吃,但是下次坐飞机,可能就会在飞机上吃了。”

资料图:东航一二三航空乘务员在首架ARJ21客机内进行客舱安全演示。殷立勤 摄

8月中旬航班热食全面恢复

在众多航空公司中,率先在部分航班恢复热食供应的是东航。7月1日,东航在厦门至上海航线进行热食配备试运行,全舱位的旅客都能在航班上品尝热腾腾的早、中、晚餐。

随后更多航空公司相继恢复热餐服务。与南航同日,海航7月15日起全面恢复国内航班的热食供应后,从8月3日起陆续在航班上推出餐饮新产品,并同步恢复特殊餐食预订。

其中,海航公务舱餐食改版升级后,将以“三菜一汤”的模式代替冷荤、凉菜或高糖高脂的甜点。新早餐服务中,旅客可选择温热的白粥或杂粮粥,搭配新鲜蛋类菜品、什蔬和时令水果;或者挑选同为热食的炒面,搭配中式点心和香酥油条以及新鲜水果。

同时,海南航空为飞行时长在90分钟以上的航班额外增加了经济舱热食种类。正餐热食可选米饭或面条为主食,搭配具有出港地域特色的菜品;早餐热食可选炒面搭配中式点心,或是炒饭加卤蛋的组合。

深航也于7月15日起在深圳、无锡、广州出港实际飞行2小时(含)以上航班恢复热食供应。7月25日,厦航表示,不仅全舱旅客都将享用到热食,针对公务舱头等舱旅客的行前选餐、陶瓷餐具等服务也重新恢复。

进入8月,吉祥航空预计,8月中旬将在全部国内航线恢复多样化餐食与机上各类酒水配备。

东航8月1日在开始12条国内商务精品线(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昆明/重庆/西安、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往返航班全舱恢复热食供应。

同时,随着国航的加入,四大航空公司的机舱热食全面回归。8月1日起,国航北京、成都、杭州、重庆、天津、上海、武汉之间互飞的航班率先恢复热食供应,其他国内航班也都陆续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航恢复机上热食。图片来自中国国际航空公众号。

民航业复苏进行时

热食的恢复,正是民航业恢复的一个缩影。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6月国内航线的运输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5.9%和64.7%,截至7月23日,旅客运输量同比恢复近七成。自2月以来,民航全行业旅客运输同比增速逐月回升。

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吴世杰在7月民航局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民航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只有去年同期的45.8%;全行业运输飞机日利用率为5.2小时,去年同期为9.3小时;正班客座率68.6%,去年同期为83.3%。

一方面,客运量仍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航司平均每公里收入也有所下降。“今年机票的便宜是肉眼看得见的。我买的广州-昆明往返机票,才570块。现在花500块钱,基本国内单程随便飞了,比以前便宜太多了。”郝鹏对此深有体会。

航空咨询公司李及李创始人李瀚明统计发现,三大航2019年全年平均每公里收入为0.68元-0.73元;2020年前六个月,掉到了0.52元-0.58元。其中,3-6月更低,三大航的平均每公里收入在0.44元-0.5元之间,现在的票价相比去年打了6.5折。

7月9日,消毒机器人正在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内消毒。殷立勤 摄

复苏道路上的航空公司仍承受着巨大压力。民航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行业的亏损额达到740.7亿元。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航空市场需求逐渐恢复,企业效益形势持续向好,民航行业亏损逐月减少。”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靳军号介绍,6月份亏损76.2亿元,较2月份减亏170亿元,较5月份减亏38亿元,其中航空公司、机场分别较上月减亏15.3亿元、 2.1亿元,保障企业整体利润较上月增加20.6亿元。

随着一些国家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实现了复工复产,一些国际航线也正在逐步开放。国际航协(IATA)判断,“尽管2021年的损失将大幅低于2020年的水平,但预计行业复苏是漫长而艰巨的。”

民航资源网专家王疆民认为,在航空市场复苏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想到尽快把损失夺回来,没有去思考疫情过后如何亡羊补牢,很可能结果是欲速不达。“航空服务的卫生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必须要再提升一层高度去看待。战胜了疫情,也是为未来的连续盈利打下新的基础。”

记者:张旭

编辑:高萌

责编:宋方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