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份以来,中印边境一直并不太平,两国先有班公湖纠纷,后有加勒万河谷摩擦。尽管印度反复声称,不愿扩大矛盾,并且希望通过谈判尽快解决边境争议,但是在筹备谈判的同时,印军已经使用大型军用运输机,向拉达克地区空运了多达数万人的部队,并且T-72M1坦克和T-90S型坦克等主战装备也被印度人运上高原,并部署在边境。不过,现在的时间已经进入八月中旬,虽然内地依然炎热,但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拉达克,虽然白天的气温同样可以蹿上38℃,但是太阳一旦下山,气温就会骤降到7℃左右,昼夜温差超过30℃。而且拉达克地区每年大概10月就开始降雪, 11月彻底大雪封山,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进行山地战,对于任何军队而言,都是一件极为艰难和危险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地战,是陆战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指的是在山区或者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地区作战。由于山地特殊的地形和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且气温极低等不利因素,自古以来,山地战就是一种极为困难的作战方式,世界各列强国家都曾经在山地战中栽过跟头。例如二战时期,尽管意大利已经投降,但是德国依然有效控制着意大利北部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地段,德军依托阿尔卑斯山脉,以小部队即可有效抵挡英美盟军的进攻,甚至一直到1945年德国正式投降,盟军也没能有效攻占意大利北部山区。

(1979年开进阿富汗的苏联装甲部队,他们肯定想不到他们将会陷入怎样可怕的泥潭)

在现代战争中,苏联在1979年全面入侵阿富汗,但是受阿富汗高原多山的地理特点制约,苏军苦战十年,也没能有效剿灭阿富汗当地的抗苏游击队,最终苏军不但灰溜溜的撤离了阿富汗,而且在撤离之后不久,连苏联自己也分崩离析。有趣的是,美国如今同样复制着苏联当年失败的道路,从2001年美军以"反恐战争"为名入侵阿富汗以来,如今阿富汗已经有近70%的国土,和超过半数的国民生活在塔利班控制区,美军仅能控制喀布尔、坎大哈等孤立城市,可以说19年的阿富汗山地战,美军基本失败,撤离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阿富汗扫荡的美军,估计也没想到一场"反恐战争"打了足足19年)

山地战之所以难打,核心还是因为地理形势不同。而高原山地战,又是山地战中更加困难的一种作战样式。中印中段和西段边境沿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形成一道传统习惯线,这条传统习惯线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即使是靠近加勒万河谷的地区,海拔也在45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这里的全年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因此可以说异常寒冷。而且同样由于海拔高,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内地的大约70%,即使坐着不动,也相当于内地背负20斤的包袱长途步行,如果还要行军打仗,则体力消耗可想而知。

(高原山地,地形地貌相对简单,但是气温、气压和氧气含量是影响作战的重要因素)

同时很少有人知道,高原山地战最需要小心的是气温。由于海拔高度高,所以大部分高原山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有些甚至在-10℃以下,尽管夏天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温暖气候,但是第一,昼夜温差大(30℃);第二,高原的温暖气候持续时间短,通常只有三四个月时间。高原地区由于气温普遍较低,一旦人体失去热量很快就会被冻死。加勒万河谷摩擦中,印军死伤一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死亡都是因为受伤后,被遗弃在山坡上,夜间温度过低,加上失血,最终被活活冻死。在高原地带身体一旦受伤,热量会随着血液流失快速散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往往十几分钟就能把伤员活活冻死。所以印军的教训也值得我军警惕,目前有消息称,我军在边界线我国一侧后方修建有多处野战医院,专门救治有高原反应或者其他病症的士兵,不难想象,这将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高原山地作战,火炮反而比其他武器更有优势)

高海拔地区作战,由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员的活动,所以有合适的、足够的远程重型火力,特别是火炮、火箭炮、无人机等打击手段,比简单的兵员数量更重要、也更有意义。因为火炮、火箭炮都使用自带发射药,不需要从大气中汲取氧气,而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摩擦力减小,反而能够让各种火炮、火箭炮射程更远,从而更有利于发挥火力。特别是如果存在明显的海拔高差的话,在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开火,火炮的射程可以增加10%~40%不等,这样无论何种火炮,都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进而掩护部队作战。同时无人机、战斗机等不受高原空气稀薄的影响,可以24小时不间断为部队提供精确火力支援,特别是某些长航时无人机,续航时间高达40个小时,即使机载导弹打光了,也依然可以为前线部队提供目标校射和预警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军通过公路向拉达克地区运送补给,即使在通车期间,由于降雪量巨大,公路也随时有被封闭的危险)

我国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一支部队如果没有粮食弹药等后勤补给,那也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了。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军又调集了3.5万大军准备部署北部边境,而且看上去还准备长期驻扎。但是问题是,印度内地到拉达克并没有铁路。公路也只有"列城—斯利那加"和"列城—马利纳"两条公路,由于拉达克地区受气候影响,年平均降雪高达10.5米(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年降雪量真的是10.5米),因此两条公路平均每年至少要封闭半年,这就意味着,整个冬季,印军数万人的部队,都只能依靠空运来解决补给问题。

(印军安-32运输机具备优良的高原起降性能,不仅可以运输补给,还能客串轰炸机)

大概印军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除了拉达克首府的列城机场外,还修建有什约克机场、楚舒勒机场等多个前线机场。列城机场是全球目前可以起降C-17和伊尔-76重型运输机的海拔最高的机场,而什约克和楚舒勒都可以起降安-32和C-130J等战术运输机。但是考虑到印军还把T-90主战坦克也搬上了高原(用C-17直接空运到列城,土豪之气凸显),所以很明显,印军还得考虑为这两款重装备提供足够的燃油和零备件保障。

(C17运输机在简易机场起降)

加上这里原本就驻扎印军主力的第14军,这支部队在印军中算是比较精锐的部队,而且印度在边境地区原本已经部署有100辆T-72M1坦克和100辆BMP-2步兵战车,要维持这些重装备的正常使用,显然也需要充足的后勤保障。而印军目前无论是运输机的数量、性能还是机场的数量,都很难满足数万部队(据推测应该在8万左右)的日常后勤需要——毕竟还需要开车把粮食弹药等运送到各个哨所,而用来驱动卡车的汽油,也同样需要用飞机运上去。

(能远远的轰击敌人,那就没必要一定要贴上去打招呼了)

简单而言,当前的山地战就是在火力和技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不和敌人接触,而是充分使用远程火力,对敌方的据点、地堡、工事等重要目标实施远程轰炸和定点清除。上文已经说过,由于高原氧气稀薄且温度极低,大规模出动士兵作战,不但容易增加伤亡,而且单兵火力也远不及大口径重型卡车炮或者远程火箭炮的威力。所以未来山地战对我们而言,我们不再会重复1962年那套经典的穿插迂回战术,因为我们在武器和技术方面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因此直接一线平推,通过远程火力在双方兵员根本不见面的情况下,直接用火力摧毁敌方的所有目标。形容这种战术最贴切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漫画中那句"达则给老子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