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激励计划签约账号【童书妈妈三川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导语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像我们这种一无所有的人,生来就是要奔跑的。”

和她的外婆和父母一样,灯姐一直在跑,拼尽全力。哪怕创业惨败,坠入人生低谷,她也没有停下过脚步。

正文

2018年的一天,灯姐和丈夫行驶在回家的半途。丈夫开车,她在一旁听手机里的课程。这时距离他们第一次创业失败已经过去4年了,那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时期。

经过那次大出血,几年来公司苟延残喘,对于未来,他们并没有什么底。但灯姐不想放弃,她是那种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会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往前走的人。

她本名梅艳玲,广东顺德人,2010年她和丈夫一起创办了一家生产LED灯具的公司,便有了“灯姐”的雅号。

创业前,她是外企高管,丈夫是毕业于中山大学微电子专业的科技人才,曾接到华为递来的橄榄枝。按说,他们携手创业,一个管市场,一个搞产品研发,是天作之合。

他们成功研发出灯具,申请到专利,初步打开了市场。但由于巨头推出竞品,他们的商业模式和手中的灯泡一样一击就碎。

销量断崖式下滑,投入的2000万打了水漂。工资发不出,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离去。

创业失败了,灯姐的人生信条也面临强烈冲击。她曾连续半个月闭门不出,默默无语,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挺着大肚子下产线、跑客户,披星戴月地工作,却换来如此惨淡的结果。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像我们这种一无所有的人,生来就是要奔跑的。”

灯姐一直在跑,拼尽全力。

哪怕看不到前路为何,不知道前方的微光是不是真的希望,她也没有停下过脚步。

她的人生是由一次次闯关连成的。只不过,这不是游戏,而是人生,这里有真的喜悦、幸福、眼泪和悲伤。

就是在2018年的这次行车路上,灯姐第一次听到“错位竞争”的理论,由此顿悟初创公司的生存之道。她忍不住泪流满面。

今天的灯姐已是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除了做照明灯,她还做外贸、开书店,样样成绩不俗。

磨难让灯姐变得更强大。

创业之初,她父亲曾告诉她:“找一棵大树,做一片叶子。”

她的确已经是一片发光发亮的叶子。

而她那家境贫寒,从小辍学打拼,曾因受骗欠下几千万巨款,又一笔一笔还清的父母是这棵树的枝干。

她那经历了抗日,文革中成为寡妇,挣扎在死亡线上,最终独自养活5个孩子的外婆是这棵树的根系。

至于培育出这棵大树的土壤则是顺德人那种扎实勤奋、埋头打拼的精神。

以下是灯姐的故事,这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你也可以把它视为顺德人数十年打拼的缩影。

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挣扎起伏、奋力求生。他们干得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的记忆,三四岁在箩筐里看蝴蝶飞

灯姐的故事要从她的外婆讲起。她是外婆带大的。不只是她,家族所有的孙辈都是外婆带大的。

灯姐从小跟着外婆,她最早的记忆就是三四岁的时候,外婆把她放在箩筐里,自己去砍柴。蝴蝶飞过来,她在箩筐里看蝴蝶飞。

外婆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她经历了抗日,文革的时候,她和丈夫一起被打击迫害,丈夫去世,她26岁就成了寡妇,一个人要养5个孩子,那时,最小的孩子才六七个月大。

当每个人都觉得你是坏人,每个人都唾弃你的时候,一个人要怎么活下去?外婆想过自杀,走到河里,水都漫到胸口了,一个过路的人把她拉回来,就问了她一句:“嫂子,你死了,孩子怎么办?”

想到这个,外婆从痛苦中清醒过来,从此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年幼的灯姐曾问过外婆:“外婆你傻,一个人养那么多人,为什么不找个老公?”外婆淡淡地说:“如果我去找了别人,我的5个孩子怎么办?我的婆婆怎么办?以前打仗那么难,我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吗?”

▲和两个弟弟在一起。在家里是老大,在村里是孩子王。

要在不公平里找到一个活下去的办法

虽然被人从死亡线上拉扯回来,外婆在村里的日子却愈发难过,人人孤立她,排挤她。谁家丢了东西就说是她家偷的,谁家孩子不乖也是她家带坏的。走到哪里都被人嫌弃。

那个年代要活下去就得挣工分。村民从生产队抱猪崽回来养,外婆领到的都是最不好的,毛特别长,怎么养都养不肥。

卖草料时,别人割好了,拿去就过磅,算工分,外婆割的就被放到一旁,差不多晒干了才过称,外婆的两箩筐等于人家的一箩筐。

尽管日复一日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外婆始终淡然。她传递给灯姐的总是满满的正能量,她说:“人活着肯定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公平很正常,你要在不公平里找到一个活下去的办法。”

一个女人旺三代,外婆带出了读牛津的孙辈

那么卑微、受人唾弃的外婆却带出了超级厉害的孙子。

她的长孙女是牛津大学的硕士,拿全额奖学金。她的孙儿在美国读完博士后,在高校做讲师,之后受邀回国搞DNA科研,就在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编辑婴儿基因的实验室工作。

其实外婆根本不在乎学习成绩,她只在乎,孩子的人格是不是健全,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婆带大了家族里所有的孙辈,其中有科学家、企业家、读牛津的高材生。

把外婆的葬礼办成了Party

灯姐的外婆叫桂英,孙辈们长大后就不叫她外婆了,都叫她“小英”,跟她特别亲。

灯姐结婚的时候拍视频,拍到外婆时,她说:“她终于肯嫁了,我都担心她嫁不出去。”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灯姐从小看外婆受过那么多苦,从没见她哭,唯独这一次她哭了。

外婆给孙子们的是很淳朴的爱,从不生气,从没说过一句重话。孙子们小时候也很乖,外婆说的话都听,因为他们知道外婆很苦,不能惹她生气。

至今,灯姐和一帮表兄妹都还记得外婆做的菜、种的龙眼。龙眼每年收成的时候,大伙儿就在树下吃一次。

看到一边有小英种的菜,就有人说:“小英种得那么好!小英不在,你们都不会施肥了。”

外婆是84岁走的,正是龙眼成熟的季节。守夜的时候,孙辈们在农村小院里吃水果、聊天,好像开生日Party一样。他们觉得,万一外婆回来,看到亲人哭哭啼啼,就会恋恋不舍,灵魂没有归宿。其实大家当然是难过的,谁要哭,就躲起来哭。

外婆走之前的半个月,灯姐去看过她。她说:“你从小要强,胆子大。你现在做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担心,反正家里有饭吃。”

▲灯姐姐弟和外婆在一起。外婆被孙子们叫做”小英“,被孙子的孩子叫做“肥嘟嘟太婆”。

在人性最丑陋时才体现你真正的人格

外婆给了灯姐很多爱。父母除了爱,还给了她很多力量。她看着他们那么勇敢,觉得自己不应该比他们差。

灯姐的爸爸小时候读书很厉害,可弟弟得小儿麻痹变成残疾。学费不够,他母亲就跟他说:“你手脚是齐全的,就算沿街乞讨也会有饭吃。弟弟不一样,没文化他就活不下去。”

于是,爸爸读到初二就退学了,村头村尾去帮工。人家建房子他去画屋檐,画得好,就有很多人就找他。赚了点外快,但也只是糊口。

灯姐的妈妈在制衣厂工作,厂里经营不好,发不出工资。改革开放以后,爸妈被逼着出来创业,做家具。全国的家具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顺德人做的。

他们创业的过程灯姐看眼里,妈妈一个人抬着沙发装车,一个女人像男人一样干活。沙发做好了,爸爸拿着图册全中国跑,去谈客户。他曾在黑龙江被人绑架,找到机会,才侥幸逃脱。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时刻跟命运搏斗着。

但他们是典型顺德人的心态:“又不是只有我辛苦,谁都辛苦。辛苦是很正常的。”所以灯姐很小就知道,没有人不辛苦,不然,为什么说人生苦短。

为了找活路,灯姐的父母做过各种各样的生意,被骗得最惨的一次是跟香港人合作,他们带翻译过来,订了很多货,最后都不要了。

父母把身家性命都搭在这事上,赊账买的材料。那还不是一般的产品,是棺材,不像沙发可以便宜卖出去。

父母是没受过教育的人,不会讲外语。碰到这样的事,只能哑巴吃黄连,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在90年代,他们背上几千万的巨额债务。但他们没有逃避,一笔一笔,一年一年把贷款还清了。

灯姐身边很多同学的父母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但他们逃避了,于是再也翻不了身,夫妻离婚,子女过得也不好。

这让灯姐懂得:“在人性最丑陋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很重要的。那时你有多丑,你有多恶,这才是真正的你。”

灯姐从小看到父母这些事。他们偶尔的一句话,会深深印在她脑海里。他们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尽了人生的道理,灯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妈妈讲过的话,有时自己都忘了,但灯姐会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跟谁说了这些,我记住了,我要学你。

父母给的财富终生受用

小时候,虽然和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灯姐却几乎只有星期天才能见到他们,平时他们都是忙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过年的时候,初三他们就出门了,一直到退休,都是这种状态。

灯姐身边的同学也有这样的情况,青春期时会责怪父母曾经的缺席。每当听到有人这么抱怨,灯姐就会跳出来说:“你小的时候,正是他们奋斗的阶段,如果他们不努力赚钱,你哪有现在的好生活,你还能站在这里唧唧歪歪吗?你早就辍学干活去了。”

想到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陪伴那么少,她只觉得遗憾:“没有父母不想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为了生活,他们却没有办法跟我在一起。我小时候长那么可爱,他们看不见,都是外婆带着我,他们才是最遗憾的。”

灯姐结婚的时候,父母唏嘘感叹,反倒是灯姐安慰他们说:“你们给了我最好的教育。这是我一辈子受用的东西,终生的财富。”

▲妈妈是对灯姐影响很大的人,什么事都和她说,从不把当小孩看。

农村生活让人没那么玻璃心

灯姐12岁以前都是在农村放养。她从小不穿鞋子,从村头跑到村尾,跟个野丫头一样。农村生活让她变得能吃苦,不拘小节,没那么“玻璃心”。

她跟着堂哥、表哥们钓鱼,爬树,摘果子。夏天有很多果子——番石榴、龙眼、蒲桃都可以吃。

因为好玩的太多,诱惑太多,灯姐从小就坐不住,身边也没有大人督促,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做。她天天想的都是——玩,在每一次爬树、摘果子的时候,出主意,分工,慢慢就成了孩子头。

一伙小孩的目标总是一致的——怎么把果子摘下来、吃掉。如果摘下来,有人没得吃,他就不干了,下次再不入伙。灯姐作为孩子头得学会协调分配,现在想起来,这是对组织能力很好的一个锻炼。

考倒数第一,父母只问“你尽力了吗?”

灯姐小学成绩还过得去,后来上了重点学校佛山一中,同学们都很厉害,从初一到高中,几乎倒数前三名里一定有她。整个中学时代都是如此。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般人会觉得,老是考最后一名,人生哪还有什么指望。灯姐却从没为此自卑过。

每次考差了,父母不说名次的事,只问她:“你尽力了没有?”如果已经很努力,也只能考倒数第一,那下次是不是可以考倒数第二。

后来她才听妈妈讲,是老师让他们这么做的。老师说:“你家孩子考试退步了,是不是最近分心了,还是学习压力太大?她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是一个认真的孩子。你们不要教训她,跟她好好沟通。”

这是一所不只教育孩子,也教育了父母的学校。

灯姐一直感恩父母把她放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校,她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受益者。如果一直在农村上学,她一定会被归成坏学生。别人会瞧不起你,说:这孩子样子长得挺好,成绩却那么差,肯定是一个很懒的人。

有了父母和老师撑腰,灯姐的底气足足的。她从来没有瞧不起自己,虽然同学们都那么厉害——现在他们不是当科学家,就是在各大高校当教授,功成名就,都是上风云榜和杂志封面,被访谈的人物。

她始终觉得:“人和人厉害的地方不一样。我只跟自己比,比自己上一次做得好,那就够了。 ”

17岁早恋

灯姐成绩倒数,还17岁就早恋了。她喜欢的男生后来成了她的丈夫,成了她的创业伙伴。

大人们虽然反对早恋,其实也心知肚明,少年们心中一旦燃起爱的火苗,很难用反对和责骂去熄灭。

“关键是要找对人!”作为过来人的灯姐说。怎么知道找对了人?

如果和一个人谈恋爱后,成绩突飞猛进,这就说明找对了人,如果沉迷恋爱,不想读书,茶不思饭不想,那就是找错了人。“两个在一起不努力,不把未来编织得更好的话,最终是没办法在一起的。”这就是灯姐的经验。

灯姐的丈夫从没因为恋爱荒废学业,大学、读研都是保送,还拿奖学金。灯姐自己虽然没有考上好大学,但作为一名学渣,高考时也已经是超常发挥。

从前台小妹到外企高管

灯姐毕业那年找工作几经周折,她不是名校毕业,又想找办公室的工作。广州一带几乎都是外企,对英语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她拉下面子,请父亲帮忙,也会有工作。她的父母经商,亲戚也开公司。按说,遍地羊毛,放眼都是机会。

但她吃过亏。

一年暑假,她去亲戚的公司工作。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她用了错误的方法。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干不行,却没有任何人向她指出来,只夸她厉害。灯姐沾沾自喜,之后却被客户投诉。

这使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自家的公司永远听不到批评,不会有任何收获。从那天起,她就决定要在能听见真话的地方,靠自己的力量立足。

只要有机会面试,她都去,最终进了一家外企当前台。灯姐是大学生,干的却是端茶倒水、擦地擦桌、发传真、寄快递、泡咖啡、订飞机票这样鸡毛蒜皮的事。但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只是需要一个机会去证明,挑三拣四永远找不到机会。

不管什么事,她都尽力去做,后来就被领导发现,进入其他岗位。

当她从前台成为业务负责人,面对的是全公司最难搞的客户。老板心里打的算盘是:反正是一个新人,搞定这个客人就留,搞不定就开掉。

当时这个难缠的客户已经赶走七八个业务员。灯姐便暗地琢磨:为什么他不满意以前的人?她跟着他的思路走,试图找到问题的核心。

每一个客户在中国进货,都希望找到物美价廉、出货又快的产品。等她帮他解决了这些问题,是这个客户给灯姐斟茶倒水,哄着她。最终他收购了灯姐所在的公司,所有人都换了,只留下她。

灯姐说自己是那种遇到困难会更强大的人,如果做事时没有遇到困难,她就会考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或是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没被发现。

她曾跟同事们总结说:“你们知道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吗?就是每天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问题,我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欢事事亲力亲为,在美国施工现场。

把一家公司从0做到100

做到高管后,灯姐去了另一家公司。面试的情景有些诡异,虽然是在广州最气派的大楼里,公司却连电脑都没有,只是仓促租了场地,老板跟她随便找了一张桌子面试。

这是一家从零开始的公司,加上她和老板、一个助手,一共才3个人。

灯姐做每一份工作都很认真、拼命,把它当成自己公司的事来做。

在那个公司她飞速进步,跟坐电梯一样,老板什么都扔给她,让她完善了以前所有不足的能力。

在那里,灯姐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板能不能出国旅游都要先问她。他跟灯姐说:“我不是老板,你才是。”

不只公司上上下下,包括老板的家事都交给灯姐打理,不管是看风水,还是给他老婆找眼科医生。

一般人会觉得这太吃亏:“我是来做业务的,你家看风水、老婆找医生关我什么事?”

灯姐的看法却不一样,如果谈资都没有,还怎么谈客户?她在干杂事的过程中,增长了不少见闻。常常在跟客户海阔天空地聊天中,顺手签单,赚进真金白银。

现在每当新员工进公司,灯姐都会教他们很多以前不需要学的东西,她说:“学会了对你是有好处的,哪怕去别的地方上班,你晋升机会也比别人多。在我这里学东西还不要钱。”

▲香港展会上和客户在一起。练好了英文,用它谈判、吵架都没问题。

第一次创业失败,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负债

灯姐的丈夫没创业之前在深圳,华为挖他,答应给房子,把灯姐的工作也安排了,让夫妻俩一起过去。但她先生一门心思想着创业,这是一个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的理工男:“LED行业我能做,有资源,而且我有能力。”

那时,灯姐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车有房有了立足之地,转念一想,自己的后半生难道就这么舒服服服地过去了,她也不甘心。

于是,夫妻俩搭起炉灶,携手创业。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就像小黄鸭过马路,能成功冲过去的寥寥无几。

灯姐夫妇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他们辛苦研发的LED蜡烛灯,因为巨头推出规避专利侵权的竞品,销量断崖式下滑,加上欧债危机爆发,几家客户接连倒闭,赊欠的货款打了水漂。

资金链断裂,工资发不出,所有努力都等于0。一夜之间,他们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负债。这还不算最折磨人的。身边的伙伴一个一个离去,什么事都得独自面对,这才是巨大的考验。

“现在说起来,才觉得这太像我外婆被逼入绝境的时候了,看不到前路,家里有一大群孩子要养,不知道怎么办。每个人都嫌弃你,不相信你。”

当时灯姐的孩子就读国际学校。要把他拉下来,去读三五百块一个月的学校吗?这个念头在灯姐的脑海里起伏翻转,让她的心刺痛。

这个过程异常漫长,异常煎熬。

“但颓废有用吗?我是一旦出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虽然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条路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只是不想放弃。”

凭自己和先生的本事,不应该只有这样,也不应该只是这样,一定有其他出路,要尽力一搏。这是灯姐内心微暗的希望。

“让我的活下去不是勇气。有勇气是不够的,这个世界上没人缺勇气,缺的是坚持。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要么站起来,要么趴在地上让人踩。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继续往前走,这是我做过的最勇敢的决定。”

痛苦的时候,她不会找朋友倾诉。说了,别人也未必听得进去。与其这样,还不如写写博客,哪怕写完以后,只设置给自己看的。不管走不走得通,路总归是要靠人来走。

“总的来说,我的心里还是蛮明亮的,看世界没那么灰暗。”遇到问题,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解决它。明知道是垃圾,把它踢到凳子底下,垃圾还是存在,还是会阻碍你。

灯姐沉寂了一段时间,零零散散、不挣钱的单都做。在亲力亲为的时候反倒看见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遇到事情,更加坦然。

2018年的一天,她坐在车上,丈夫开车,她在一边听手机里的课程,她突然泪流满面,吓得丈夫赶紧靠边停车。原来,她在课程里听到了“错位竞争”的商业策略,顷刻顿悟初创企业的生存之道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巨头的劣势竞争,在一个小生态位占据领先地位。

她对行业进行了重新的细分和梳理,找到了自己擅长,行业巨头又不屑参与的领域,研发针对个人园艺爱好者的种植照明灯。

刚好机缘巧合之下,风口浪尖来了,公司存活下来。

如何成为成功的商人

灯姐喜欢学习商业理论,这是她的短板。除了自己学,她还观察,别人怎么学,怎么用。

她研究失败而不是成功的案例。成功的方法大同小异,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各种可能都会成为压垮一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会产生这根稻草?它是从哪里来的?要从源头上要杜绝这些问题,让同样的失败不在自己身上发生。

在商场上,灯姐没有一个具体的假想敌,也不把任何人作为追寻的对象。她认为,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个人应该尽一切可能积累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厚积薄发,才能走得稳。

她是一个可怕的学习者,她学习所有企业家的优点——马云的口才、李嘉诚从底层走出来的勇气——来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商学院创新思维模型大赛的演讲中。

喜欢你的人问你飞得高不高,真正心疼你的人问你飞得累不累

父母对灯姐最大的支持就是,哪怕她失败了,回家也是有饭吃的。她不会再像他们以前那样饿肚子,这就是她的底线。

“面子对我不要紧,没有里子就不会有面子,你只要有里子就什么都有了。里子就是父母给我的那份支持。”

父母从不过问灯姐的生意做得怎么样,赚了多少钱,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女儿有没有吃好饭,有没有熬夜。

“喜欢你的人,会问你飞得高不高;真正心疼你的人,会问你飞得累不累。”父母的关切让灯姐懂得了这些。

金钱就是一个分数

就跟很多顺德人一样,灯姐对钱和物质没有太多欲望。

顺德人都知道,不要瞧不起一个穿背心短裤,脚上蹬一双拖鞋的人,说不准,他就是一个土豪,一个有本事的人。灯姐的父母不愁吃不愁穿,每年的年终分红也不少,但还是朴素地过着日子,只关心什么菜好吃。

灯姐也不追求名牌,怀了孩子之后,她才犒劳了自己一个GUCCI包。

钱对灯姐来讲,就是一个分数。没人会嫌分数太高,也没人会觉得金钱太多,但她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就像考试成绩不代表全部。

“我不跟别人比,也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说,别人出生比我好,所以做得比我好。我永远希望,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做得更好,就够了。”

现在她可以自由支配金钱,买任何想买的东西,花在想花的地方,而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让她自豪的是,她得到这些金钱,不依赖任何人,每一分钱都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对于灯姐,挣钱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游戏,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活力和斗志。在这种游戏中,她始终想赢。但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金钱的意义并不相同。

“一毕业就再也没考试,做得好不好,如何去衡量?没钱的时候,用赚多少去衡量;有钱以后,用能捐多少去衡量。”

父母要让孩子看到,你虽然卑微却不断奋斗的样子

灯姐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从小听长辈们讲述往事。她最小的舅舅从前害病,两块钱一支的针没钱打,差点死掉,是外婆用土方子把他救活的。

因为家境贫寒,灯姐的父母都是从小辍学。所以灯姐自小就想着要做点事,让人人都有书读,人人都钱治病。长大了,她才知道,这叫做慈善。

灯姐的妈妈现在做义工,捐孤儿院,亲力亲为。灯姐说:“我妈挥霍她的财富,去做慈善,那是她的事,跟我没关系。我有本事也会拿我的钱去做慈善。”

妈妈是个没读过书的人,8岁辍学,她都有这样的抱负,自己作女儿的不会比她差。

灯姐常跟着欧洲时间干活,有时妈妈劝她不要那么辛苦,天天熬夜。她会反问:“妈妈,你记得你以前是怎么干活的吗?你是凌晨4点回家,9点又起床上班。我现在比你舒服多了,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打电脑。”

她一直记得,妈妈是怎么一个人扛着大沙发去搬运装车的,这是她脑海中永不褪色的画面。

“所以我觉得,父母不应该不让孩子看到你的辛苦,你要让他看到你虽然卑微,还不断奋斗的样子,他会学得到。”

孩子就是录音机,会从父母的言行举止里学。谁带他,他就像谁。

从叶子到蘑菇

创业之前,灯姐曾去请教过父亲的意见,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选一棵大树,做一片叶子。”

这句话在灯姐的心中萌芽,慢慢成熟。她拼命吸收养分,想做一片发光发亮、超级厉害的叶子。

她说:“我要知道,怎样才能在这个行业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所有的叶子都会掉下来,我能做的是让我的叶子变强变大,就算掉下来了,也能在土里生根发芽,长成新的大树。”

如今,她不再只把自己视为一片叶子。在商业的世界里,她把自己比作一朵蘑菇。

她的生态位没有阳光,周围都是参天大树,抢占了光和水,她只能像蘑菇一样,长在阴暗的角落。但哪怕只是一颗菌,她也希望自己是珍贵的野生菌。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有阳光、空气,它就能生存,它成长的力量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

一旦长成,所有人走进森林,都会看到它。它是不可取代的,它还能像伞一样,为小昆虫遮风挡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成为写作营的王蕴嘉、冯鹤轩、顾添瑜、卢梦瑜、王希诺对本文都有贡献。

“成为”写作营,是童书妈妈的高阶写作营。我们把行业内有所成就的人们请进教室,与孩子们对话。通过对话,孩子们要去探索: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

在采访灯姐前,孩子们通过音频、照片、文字了解了她,这触发了他们心中的种种疑问,有孩子说:“她一定很忙,但没有逃避,是个很努力的人。我想知道,她被谁影响过。”也有孩子说:"她是个想不断超越自己的女强人,我想知道她的动力是什么。”

透过他们的文章,老师们发现,在探索他人的成长历程时,孩子们自己的人生力量也如笋芽般生长。

-END-

撰文 / 成为写作社

编辑 /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