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版“科幻十条”印发,将国产科幻电影推至成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高位,其中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表达出加强扶持的引导性政策措施。旁观者众说纷纭,认为指引出炉不仅是科幻的,也是迷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见+福利预示着在政策支持,资金帮扶下,国产科幻电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是当局者的兴奋点;是不是又预示着大批凑数“大制作”正在赶来?这是许多旁观者的担忧,毕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曾经,拥有得天独厚优质资源的国产动画一直只能喊着“崛起”口号,国家政府鼓励国漫产业发展的各种财政补贴政策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是屡屡被一些无心做内容的企业钻了空子,当作投机取巧的良机。很长一段时间,国漫反而被套上了抄袭、无脑、大制作烂片等污名,一蹶不振。

如今,科幻十条政策出台一片向好,为国产科幻电影发展创造机会,但引起大众担忧也不全无道理。利好政策能促使更多人投身到电影行业中来,这是一定的,能不能做好另当别论。

据此前报道,《流浪地球》投资方一共有9家公司,影片制作成本超3亿元,其中分量十足的外骨骼防护服造价成本就已经超过45万元。大额成本支出怂恿着众人不思劳苦的为这部影片算各种账,投入虽大,但投资回报也超过了3倍之多,资本游戏一直混迹于电影产业。电影做不做得好和钱无关?这无疑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伪命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属性决定,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有庞大的电影市场支撑,大体量科幻片,成本投入相对会高很多。那么,有资本就能做好科幻电影吗?

去年暑期档,国内上映了一部让观众从小有期待到集体吐槽的“大投资”科幻,情绪转变如此大,是大家把资本作用感受转嫁到了对电影作品基于科幻定位的品质期待上,忘记了该电影的大投资多数花在了另一部分“视觉呈现”上。所以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或许还真是不能的。做电影印证这么一句话,得承认。做电影只和资本有关?很明显远远不够!

科幻十条,更多是财资、政策上的引路,必须厘清什么才是真正丰富国产科幻电影内容,提升品质的源头,拍电影投资体量并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金标准。如此“科幻十条”才能触发它应有的意义。

《流浪地球》中,上亿制作成本、几十万的防护服无形中放大了它的资本影响力,令人忽视了其专业工作室设计,7000多人的团队制作,特效团队达到好莱坞中上水准等等,一系列接近世界级工业化水平的决胜能力,我们的关注焦点急需回归到做电影的根本。

特别是在优质作品只手可数的国产科幻电影门类,科幻艺术范畴涉猎范围广,原创稀缺,对拍摄、制作要求严苛都决定一切必须基于专业。原创力、特效技术、抽象意义,前沿高科技装备运用,甚至是对未来科技的充分想象都是它的巨大吸引力。正如复映中的科幻神片《星际穿越》,多项表达都是出类拔萃。国产科幻路为什么难,国力支持下,是束缚太多,或是脑洞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