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军炮兵部队青藏高原演习的一段场景,表现了炮兵部队从侦察目标、确认、发射准备、各层次火力打击,到最后消灭零星残余目标的全过程。

然而正是最后的这个阶段,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强烈兴趣和高度重视。因为上场的是技术含量最高,价格最昂贵的红箭-10光纤制导远程反坦克导弹。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拿来扫尾,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从炮兵使用的原则来讲,这是完全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两枚红箭-10的轻型卡车】

我们假设当面之敌是一个拥有坦克装甲战车、步兵、火炮和防空导弹在内的山地步兵旅。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荒凉地形上,这样一支部队是很难找到隐蔽所的。所以用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和155毫米身管火炮、122毫米身管火炮加以压制,消灭它的大部分兵力兵器,难度不大。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之后,残存下来的目标一般是防护最好的主战坦克。这时候如果还用炮火覆盖的方式来对付,未免太浪费了一点。而且时效性也比较差。那么红箭10这样的反坦克导弹上场就非常合理。

所谓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是在导弹头部装一个可见光或者红外摄像机。导弹起飞之后先跃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向目标可能藏身的区域俯冲。在这个过程当中,弹头上的摄像机会拍摄地面的影像,通过导弹后面拉出的光纤传回指挥车。操作手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图像,发现需要打击的坦克在什么地方。人的判断力远远超过电子设备,因此不会出现末敏弹那种把燃烧的残骸又打了一遍的情况。

【300毫米火箭炮可以发射末敏弹】

我们在画面上看到新一代红箭10武器系统采用了轻型卡车底盘,底盘上只有两发导弹。而出现在国庆阅兵像的红箭10发射车却装了整整8枚导弹,而且采用了第3代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看起来比这辆只装着两发导弹的小卡车威风多了。为什么要减少弹药基数呢?这显然与快速反应和高原作战的需求息息相关。解放军具备重型装甲部队上高原作战的能力,这也是世界主要陆军强国中独一无二的,然而这种能力并不是没有成本的,实际上为了把重型装甲送上雪域高原,不但需要在硬件设备上做很多适应性调整工作,对于后勤保障也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履带式的红箭-10发射车也曾经上过高原。但它的快反能力和适应性,是比不上轻型化、轮式化部队的。至少对发动机功率的需求远远比履带式装甲部队要宽松。出动节奏也更快。

国外的《防务博客》网站评论说,“视频中出现的是中国新型4×4全地形轻型装甲车辆,运载红箭-10导弹发射装置,抵达了4500米海拔高度。新型导弹发射车可以按最大设计速度行驶,无需担心超速导致倾覆。这种新一代解放底盘的效费比超过了04式履带步兵战车和09式轮式装甲战车。能够用较低的采购价格保证同等火力。”

重型装甲部队的作战对象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陆军强国,解放军在面对这种战争的时候,时时刻刻要考虑防炮击、防空袭、防小股部队偷袭的挑战,要尽可能地实现装甲化。喜马拉雅山当面之敌,哪里有这么高的素养?所以用轻型轮式卡车作为底盘已经足够了。

至于导弹数量够不够的问题,根据上面所谈的战术想定已经可以知道,红箭10在这样的战斗中,并不需要发射太多,一辆车带两发导弹已经足够了。

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另外一种作战场景,那就是侦察部队发现了某些具有极高价值的目标,例如山地旅的指挥所,那么完全可以让红箭10先行上场,把作战中枢打掉,再动用重型火力全面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旗16掩护地面部队】

或许有人会说,你想的太美了,对方就没有航空兵力量吗?喜马拉雅山对面的那个国家不但刚刚买到了阵风战斗机,还在为自己的无人机采购精确制导弹药呢。要讨论这个问题,就需要谈一下人民解放军炮兵的职能了。除了地对地的压制以外,地对空的防空火力,也是在解放军炮兵麾下的。这就意味着炮兵能够为自己的压制火力提供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的掩护。就在同一个节目里,大家是不是注意到了红旗16防空导弹击毁空中靶标的镜头呢?这就是红箭10能自由发挥火力的底气。

(作者:孔新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