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的长子,乌孙大昆弥元贵靡去世,年已古稀的解忧公主申请归汉,得到汉宣帝的批准,了不起的解忧公主叶落归根。

汉宣帝此时,也做了二十四年的皇帝,年过四十,不年轻了,也不太老。

但他毕竟没有汉武帝、解忧公主那难得一见的好身板,二十余年日理万机,他已经心力憔悴。

汉宣帝刘询,或者刘病已,已经时日不多。

而回看他当皇帝的二十多年,汉帝国在他手中重新回到了鼎盛,霍光和昭帝创造的新局面,在他手中再一次转化为强大的帝国力量。

匈奴的威胁消失了

匈奴在汉帝国军事外交组合拳下,四分五裂,最后分为两部。

呼韩邪单于一部最终选择向汉朝投降,被安置在汉帝国北部边塞,成为捍卫汉帝国北境的游牧长城,直到王莽篡汉前,帝国北境几乎没有边患。

郅支骨都侯单于一部向西北逃窜,一口气逃到了葱岭西北的康居国,连今新疆地区境外北部都不敢呆了。基本可以认为下图中鼎盛时期的匈奴地区,除了汉朝的新朋友呼韩邪部,没有真正的匈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郅支单于所能掀起的浪花,不过是连拉带骗控制着康居威胁一下周边的乌孙国,坚昆、丁零部落,连西域都护所统属的诸国都动摇不了,更遑论威胁到汉帝国核心统治区了。

西域都护府设立了

主要分布在今新疆地区内的西域诸国,以乌孙为首,都向汉帝国称臣纳贡,融入了中央帝国的朝贡体系。

西域都护辖区成为汉帝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帝国的疆土也因此达到最大:南至海,囊括北部湾沿岸平原;东北在辽阳控扼辽河平原,在朝鲜半岛划北部设郡;北部突破长城的庇护,将影响力投射到广阔无垠的草原;西北从河西走廊前出西域都护,统治整个新疆;西南逼近青藏高原东麓。

从中央帝国的角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万邦来朝。

帝国周边,力量所能抵达之处,能征服的基本都征服了,因地理障碍暂时不能征服的,也有了充分的了解。

而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

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羌、匈奴、鲜卑、乌桓、西域各部,都有一个共同话题:昌盛的汉帝国,繁荣的汉文明。

这样的共同话题,让汉帝国及周边的各民族人民有了底层共识。

后来虽然中央帝国衰落、各民族人民打得天昏地暗,但终究又走到了一起,建立了一个更强大帝国。

因为强大的汉帝国建立起来的底层共识是重要原因之一。

人民的生活重新变得富足

汉武帝开疆拓土,打残了匈奴,但帝国的消耗也非同小可,至武帝末年,国库空虚,户口减半。

昭帝继位后,霍光主政,制定了一系列与民休息、鼓励农耕的政策,帝国人口、财富得以恢复。

宣帝继位后,在休养生息方面更加积极。

他精选地方太守,重用对农民同情、手段相对温和、对豪强又不姑息的循吏,打击不择手段、狠辣严酷的酷吏。

结果是:有汉一朝,地方官吏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准,宣帝朝首屈一指。

吏治稳定,百姓更加安居乐业,农业因此多次大丰收,乃至于一石谷物只值五钱

为了避免谷贱伤农,汉宣帝采用耿寿昌的建议,减省关东漕运,让边郡都建谷仓,从农民手中采买谷物,颇有晁错当年积粟令的味道。

又设置常平仓,平抑谷价。

得益于这些措施,老百姓有饭吃,帝国粮食储备也得到极大提升。

总而言之,汉宣帝末年,是汉帝国最好的时候。而主持创造了这一大好局面的汉宣帝,无疑担得起顶级政治家的称号。

汉宣帝很享受这种做鼎盛帝国皇帝的感觉,他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哦,也不是完全没有。

汉宣帝时日无多,这个鼎盛帝国要交给下一代,实现平稳过渡,最好也能实现鼎盛局面的长久维持。

太子很早就选好了,是宣帝与贫贱之时的发妻许皇后的儿子,刘奭。

霍光刚去世,宣帝就搞定了这件事情。

近二十年来,宣帝给太子请的师傅有:东海郡疏广、疏受叔侄;著名循吏、师从夏侯胜的黄霸;东海郡萧望之。

每一个都是当世大儒,不可谓不悉心培养。

宣帝对太子刘奭无疑寄予厚望,而太子在做储君的十余年间也极少让宣帝失望,唯一一次,是太子劝宣帝不要滥用刑罚,要重用儒生。

此举,引出了著名的“汉家法度、霸王道杂之”和“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宣帝也因此动了换太子的念头,但到底,因为对许皇后故剑情深,而没有换。

另一方面,太子已经当了十几年太子,在他身边,已经形成了一股庞大势力,换太子必然动摇国本。

所以,宣帝明白了太子到底不是他,但宣帝也没有强求,刘奭依旧牢牢地坐在太子位上。

宣帝执政二十余年,乾纲独断二十年,霍光在世的时候,他必定有很深的无力感。

但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在申斥太子事件中,宣帝大概又一次有了深深的无力感。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近百年间,儒生集团已经成为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当刘奭提出慎用刑罚、重用儒生时,儒术左右帝国政治的历史潮流已经形成。

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面前,强大如汉宣帝,也无能为力。

公元前49年,当汉宣帝病重时,他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他给太子刘奭留下了三个辅政大臣。

其中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二人都领尚书事,作为内朝二号和三号人物。

而内朝第一号人物,由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娘家人史高担任,史高的职位是大司马、车骑将军。

这个安排,一方面是因循旧俗,外戚一直是汉朝政治的顶级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再一次向儒生集团声明:干活,可以;当家,不行

但至少汉代儒生的理想是:“我们可以不当家,但谁当家,得以我们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为重要参考。”

那么,自己的安排究竟能不能有效,恐怕汉宣帝自己也没有答案。

但没有人能做所有事,也没有人能看到所做的所有事持续演变的所有影响。

汉宣帝在他的皇帝任期内,已经尽可能做到了最好,至于未来如何,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公元前49年腊月初七,汉宣帝崩于未央宫,腊月二十六,太子刘奭继皇帝位,是为汉元帝。

公元前48年正月初四,葬汉宣帝于杜陵。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每早六点,厕上一观,可通天地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