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眠眠冰室】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1

自从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在东北崛起,到建立后金称汗,公开起兵反明,一路血雨腥风。王室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是从未停止,为此努尔哈赤曾经不惜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储英,亲兄弟舒尔哈齐和几个侄子。

努尔哈赤之后,满清皇室之争依然惨烈,其中心人物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

努尔哈赤去世后,第八子皇太极受推举袭承了汗位。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逐步建立了将国家政权集中到自己手中的统治机构,以取代原先的八旗(以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八种以旗帜为代表的8个军政一体的国家分部)制度。

努尔哈赤时期实行的这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由八大贝勒协同办公,“同心谋国”。其中以军功昭著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就是舒尔哈齐那个幸免一死的次子)、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等四大贝勒轮月执政,朝贺时也是兄弟四人并排而坐,以示共同治国。

如今在沈阳故宫仍然可以看见当年八旗大臣集体办公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破了这个规矩。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的独尊地位。他吸取历代专制统治的经验,不断地加强集权。时机成熟后,他改号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独掌大权。

然而好景不长,1643年,52岁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沈阳)清宁宫,成为清初的迷案之一。

02

皇太极死后归葬盛京城北的清昭陵(俗称北陵),随后自然在皇室中间暗中展开了皇位继承人之争。

候选人主要有两位。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时年34岁,得到其父亲亲自带兵的正、镶两黄旗以及伯父代善的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拥护和支持。

第二个便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时年32岁,支持者是他的两个如狼似虎的同母兄弟。

一个是英亲王阿济格,他骁勇善战,曾屡次打败李自成,俘杀大顺军大将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另一个是豫亲王多铎,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清军入关后指挥对扬州屠城十日的就是这家伙。两人统领的分别是正白旗和镶白旗。

皇太极生前加强了权力的集中和满族社会的封建化,自然使得皇长子豪格的呼声渐高。从利害关系出发,正、镶两黄旗的大臣也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

况且豪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屡立军功,才能也很高,11年前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后他又晋升为肃亲王,掌管户部,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加上又有正蓝旗在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各旗。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大福晋阿巴亥所生。他15岁封贝勒,17岁即随其兄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战功卓著,成为正白旗旗主,又封和硕睿亲王。

在西征河套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残部、迫降朝鲜以及赢得与明朝军队的松锦大战中,都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所以继位的呼声也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皇太极即位时,多尔衮才15岁,少年得志的他本是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却被皇太极成功争得继位。其生母当时又被迫自尽为努尔哈赤殉葬,让他早已种下仇恨种子。如今年富力强的多尔衮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何况还有两个勇猛善战的兄弟做强大后盾。

但是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主要来自两黄旗原来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

多尔衮和豪格两人都清楚,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正确的选择,对方也绝非等闲之辈,武力解决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03

争夺皇位的大战开始后,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剑拔弩张。朝中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无一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皇位斗争的旋涡里。群臣们开始寻求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

经过多日反复磋商,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声称: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在双方相争,委决不下的情况下,多尔衮不得已祭出缓兵之计:自己不当皇帝也不让豪格得逞。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即帝位。

同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的六儿子)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继位,总比输给一个强劲对手好,也便于自己掌握控制。多尔衮实际上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

多尔衮并没有停止对豪格的打击。顺治元年四月,肃亲王豪格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去爵位。直至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才重新封为肃亲王。

1646年,豪格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灭掉了张献忠。凯旋回京后,却再次被多尔衮罗织罪名削去爵位,废为庶人并遭到幽禁。虽然小皇帝顺治为兄求情也无济于事,豪格最终冤死于狱中,年仅40岁。

豪格死后,他的正蓝旗转给了多尔衮的胞弟多铎。后来,多尔衮与其兄阿济格竟然还各纳豪格的福晋一人,将豪格的正妃、自己的侄媳变成了自己的小老婆。这样一来,多尔衮完全扫除了通往权力高峰道路上的最强大政敌。

04

说到多尔衮,自然还要说到孝庄文皇后,就是影视作品中小名“大玉儿”的那一位。野史中她有许多扑朔迷离的传奇性故事。

孝庄本是蒙古科尔沁草原一个贝勒的女儿,嫁给皇太极做侧福晋,也就是偏房,她的姑母才是正房大福晋。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又娶了她的姐姐为侧福晋,于是姑侄三人同侍一夫。

皇太极称帝后她受封为庄妃,并不受宠。不过她却是福临的生母,母以子贵,顺治即位后孝庄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并尊为皇太后。

孝庄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故事,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尽管没有可靠的史料佐证,但是顺治七年张苍水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写道:“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分明指出了这件事。而且因为是当世人的记述,有一定的可信度。

另外也有重重疑云:从顺治四年起,年刚10岁的幼帝福临,对多尔衮的称呼,忽然由“皇叔父摄政王”改为“皇父摄政王”。

康熙二十六年,75岁的孝庄太皇太后离开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庄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的沈阳昭陵,而是葬在关内遵化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称为昭西陵。

而且康熙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不给孝庄文皇后建陵。这些出乎情理之外的安排,引发世人关于这种变故可能是因为她曾下嫁多尔衮之故的揣测。

加上民间盛传的“庄妃劝降洪承畴”故事,似乎这位聪明美丽的庄妃善施美人计。对下嫁说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孝庄委身嫁给多尔衮是为了政治目的,是在笼络多尔衮,避免多尔衮篡权,以保证自己儿子福临能安稳地当皇帝。

05

多尔衮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他先是除去了曾经的政敌豪格,接着又巧立罪名,将当初在继位问题上站在豪格一边的摄政王济尔哈朗排挤出权力中心,以自己的胞弟多铎取而代之。同时他也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福临即位后,多尔衮对小皇帝采取放任的态度,不为他选择老师教导,其实是不希望他成才,减少对自己的威胁。

另一方面,多尔衮也不把福临放在眼中,他以“顺治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钤印,十分不便”为由,派人将皇帝玺印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

顺治七年,多尔衮以自己正妃去世为由,强行要求福临到摄政王府向他请安,实际上是在向顺治皇帝示威。

除去两个主要政敌后,多尔衮不久就由原先的“叔皇父摄政王”改称“皇父摄政王”,他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皇帝一样。多尔衮的野心昭然若揭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先是顺治六年,多尔衮的得力帮手胞弟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36岁。

祸不单行,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不慎坠马跌伤,不久便死于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年仅39岁。

下葬时,多尔衮生前准备的黄袍﹑大东珠﹑黑狐褂等皇帝才能用的物品也被偷偷放入棺内。经过多尔衮的政敌和其亲信两派之间一番较量,两个月后朝廷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家产统统籍没入官,并且毁墓掘尸。

多尔衮病死时,他的胞兄阿济格带着300骑兵,随多尔衮的柩车前往京城,想乘乱夺权。在德胜门外他见到顺治不解佩刀,当即被早有防备的济尔哈朗派兵拿下,带来的人马也尽数被诛杀。

阿济格被幽禁起来,却并不收敛,反而更加狂暴。他竟然在监房里私藏大刀,暗挖地道,还扬言要放火烧监房。第二年,顺治令阿济格自尽,全家除去宗籍。如今北京通惠河北岸的八王坟就是阿济格当年的墓地。

多尔衮的一干余党也或遭到查办清算,或纷纷倒戈。至此,多尔衮集团全军覆没,多尔衮终究没有能实现称帝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一年,顺治亲政之后随即为其胞兄豪格昭雪,恢复他的封爵。

100多年后,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也为多尔衮和多铎平反,恢复多尔衮的睿亲王封号,对他的评价是“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一场清初皇室权力之争,总算落下帷幕。而清廷新的争斗,却才刚刚开始。

=THE END=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华人,

《男人装》杂志专栏作者,

知乎历史科技类达人,豆瓣签约作者

著有新书《人类学+:科学的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