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又正值小龙虾繁殖高峰期,小龙虾配啤酒可谓是宵夜届的王者。近日,清远一男子张先生(化名)约30岁,连吃一周小龙虾,手上长出了一个大包后,前往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诊断,这个大包就是痛风石。”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彭翔博士提醒,若患者未能及时治疗,痛风反复发作,最终可能会导致关节破坏,尿酸盐晶体在患者泌尿系统聚集,容易导致尿酸性肾结石、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这些症状可能是被痛风“缠上”

据了解,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这一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酸生成与排泄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均衡状态。但如果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就会导致体内尿酸堆积。过多的尿酸无法溶解于体液中,就形成了尿酸结晶,沉积于各个关节中,引发红、肿、热、痛的关节炎,即痛风发作。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痛风患者常会出现突发一个或多个关节重度疼痛,还会出现关节红、肿、皮温升高等表现,关节表面皮肤红紫、紧张、发亮等。

彭翔介绍,短期形成的痛风石,质地较软,结节内除了有尿酸结晶还有炎症细胞的聚集,若规范治疗,红肿可很快消失。慢性形成的痛风石质地较硬,以尿酸盐结晶为主,若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尿酸长期稳定达标,半年左右可看到治疗的效果。

痛风患者逐渐年轻化

彭翔举例说,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才30岁左右就患有痛风,其实并不罕见,痛风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今痛风在年轻群体中越发普遍了。

有文献显示,目前中国的痛风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逐步趋向年轻化。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其次为乏力和发热。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

美国流调数据显示,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10%,且男性高于女性,与成人相近,青少年痛风约占全部痛风患者的6%-7%。

与成年人痛风相比,青少年痛风大多有家族病史,阳性率达70%。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原因为尿酸生成明显增多,而非肾尿酸排泄减少,且血尿酸水平较成人高。多数青少年痛风患者为继发性痛风,痛风肾或尿酸性肾结石多见,常出现在痛风性关节炎之前。痛风一旦发作,疼痛剧烈,发作频繁,间歇期短。相比成人患病,青少年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彭翔还提到最近收治的另一个31岁的痛风“老”病人,因从未正规治疗过,现在到风湿专科门诊一看,肾功能已经只剩同龄人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发作前,并不会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反应,仅表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最初几次发作通常仅累及一个关节,持续几天,常于2周内自行缓解。但如果病情加重并在发作后不积极治疗,将会导致更频繁发作并可累及多个关节,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反复发作可导致痛风加重且慢性发展,造成病变关节畸形。

彭翔表示,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临床上只有5%-15%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是指人体内血尿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是痛风产生的生理基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种疾病的两个不同时期。

痛风是否发作与基因、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彭翔建议,一旦发作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若不重视,高尿酸血症会默默地损害心脏、肾脏等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体检时发现血尿酸高于正常值,应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

“是药三分毒”是真的吗

“痛风的治疗难,难在对病人进行长期、正确的健康教育。”彭翔介绍,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明确指出,大部分的痛风患者应终生服药。陈先生(化名)是一位痛风患者,曾来彭翔医生处就诊,已连续服药一年多,但后来觉得复诊麻烦,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复诊。陈先生在停药期间,只有在痛风发作时才服药。近日体检,血尿酸达700μmol/L,提示已出现肾功能损害。

“是药三分毒”是大部分患者的一个观念,认为吃药既伤肝还伤肾。彭翔提醒,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慢性疾病重在管理,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药物的副作用是可监控,可防治的。痛风可直接引起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的产生,还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独立高危因素。若不及时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发生率更高。患者养成正确的服药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痛风的一大要点。

【记者】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刘秋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