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很早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大概在汉武帝初期,他就以西北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被选进羽林军。

赵充国是陇西上邽人,后来迁到金城郡,基本上成年以前的时光都在边郡渡过。他擅长骑射,对兵法又很感兴趣,从小就留意周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为主将数路出征匈奴,李广利部出酒泉,在天山下跟右贤王大战,斩首万余,但回军途中,被匈奴主力包围,多日不得突围,士卒死伤大半。

眼看李广利投降匈奴的时间就要提前,身为假司马从军的赵充国挺身而出。

赵充国请求组建一支以他为首的敢死队,带领汉军突围。李广利答应了,于是,赵充国挑选了百余名勇士,组建了敢死队。

赵充国带领敢死队,舍命而战,奋勇向前,从匈奴的重兵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而李广利带领主力跟随在后,突围了。

而赵充国在突围战中,受伤二十余处,悍勇无敌。

战后,汉武帝召见了赵充国,让赵充国脱下战袍,亲自验看了他的创伤。

汉武帝惊叹不已,立即作为战斗模范,封赵充国为中郎。不久,赵充国又升任连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时,赵充国又以护军都尉的身份平定武都氐人叛乱。战后升任中郎将,不久升任水衡都尉。

之后,赵充国又带兵出征匈奴,俘虏了西祁王,战后升任后将军,同时兼任水衡都尉。

我们看电视剧,经常有将军府这个机构。汉朝将军名号很多,但能够开府置吏的,大概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这些。

也就是说,昭帝时,赵充国已经凭借军功,跻身帝国顶级军事统帅的行列。

而卫青、霍去病之后,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通常是帝国最高军事统帅,相当于军委主席,比如霍光、张安世,很少有军功集团担任。

那么,昭帝时,军功型高级统帅,赵充国等二三人而已。

宣帝继位,赵充国自然参与了拥立,追拥立之功,封营平侯。

宣帝前期,五路大军伐匈奴,赵充国作为蒲类将军出征。

在这一场五路汉军大体徒劳无功的战争中,赵充国部战功第三。

那么,在此时,至少还有前将军韩增、度辽将军范明友可以以军功大佬的身份,与赵充国分庭抗礼,甚至压赵充国一头。

然后,羌乱就来了。

羌族主要分布在陇西之西,青海之东。这一代,地形复杂,多山,多沟谷河道,少平地。

因此,羌人居无定所,风俗颇类似匈奴,逐水草而居。但与冒顿之后的匈奴相比,组织能力差很多。

他们没有明确的宗族家法这些东西,主要通过种号区别亲疏远近。种号取父亲的名、母亲的姓

种号还成为整个羌人部族的组织方式。他们不设君长,种号大的就能役使统治种号小的,种号小的只好依附大种生存。

在婚姻习俗上,父亲死了,可以娶后妈,和乌孙、匈奴类似,哥哥死了,可以娶寡嫂。

整个羌人的风气,以战死为荣,以病死为耻。

尽管他们不停战斗,但不管男女,活着的时候都是交配生育机器般的存在,因此,羌人部族整体的繁衍能力特别强。

由于地形和生存环境 ,羌人普遍善于山地作战,又习惯于严寒的环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保持活力,也保持战斗力。

这样的部族,不如匈奴来去如风即时伤害大,但在汉帝国西部,他们就像跗骨之蛆,边境稍弱,他们就从山里出来抢掠骚扰,汉帝国兴兵来讨,则退回分散在山谷河川之间。

这么说吧,匈奴易灭,西羌难平

二百年后,匈奴早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汉朝为了对付羌乱却养出像西凉董卓这种中心爆破汉王朝的屠夫狂魔。

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之前,河西走廊主要由匈奴占据,但羌人在这里也有相当的利益。

河西之战后,匈奴被赶出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的羌人,大部分被汉帝国同化,少部分西逃进山,从此,和山区的羌人,统称西羌。

虽然习惯山区生活,但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毕竟生存条件要好得多。

因此,西羌不少种号,自然心心念念有朝一日重回河西走廊。

第一次西羌之乱的背景就是这样。

公元前62年,西羌之大种,唤作先零羌的叛乱。

汉宣帝“不搞霸权主义”,派遣跟羌人关系不错的义渠人义渠安国去巡视西羌,了解先零羌等羌人的诉求。

义渠安国去西部转了一圈,回来汇报:“先零羌想跨过湟水到河西走廊放牧。当然了,只是在汉帝国抛荒的那些地方放牧。”

义渠安国作为特使,应当对羌人有所答复。他具体怎么答复的不得而知,但从后来的事情看,他八成在汉帝国核心利益上表现出了可以让步的一面。

赵充国听了义渠安国的汇报,当即就向汉宣帝弹劾,要治义渠安国有辱使命的罪。

而不久之后,羌人就擅自渡过湟水,进入河西走廊放牧了,而边郡的守兵少,对此无可奈何。

随后,先零羌与其他种号二百多家交换人质,化解仇恨,缔结同盟,准备寇边。

赵充国得知消息,当即与汉宣帝探讨西羌情况,并判断,西羌必定会与匈奴勾结,并判断,到秋天马肥,羌地必定大乱。

内外朝的扛把子又向汉宣帝举荐义渠安国,义渠安国再次出使,目的是分别善恶,该惩罚的惩罚,该分化的分化。

上一次软了,有辱使命,义渠安国这一次吸取教训,非常强硬,到汉羌边境,当即召唤先令诸豪来见他,来了二十多人,全被他杀了。

随后,义渠安国纵兵攻击羌人,斩首千余级。

义渠安国倒是牛气了,但他把分别善恶忘到了长安城,只顾自己出恶气了,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前文说了,羌人各种号不相统属,彼此之间血海深仇可比汉羌之间大多了。

义渠安国这样无差别打击之后,羌人只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同仇敌忾对付汉帝国了。

义渠安国这么不中用,汉宣帝和内外朝大佬们不知道吗?

也不是,现成的赵充国,有战斗经验有战斗经验,要说对羌人的了解,赵充国对羌人如数家珍。

但宣帝和大臣也有顾虑,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老将是帝国军方的定海神针,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劳动老将,万一阵前有个好歹,不得帝国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此时已经万不得已了。

汉宣帝就让丙吉去问赵充国:“老将军,您看谁适合去平定羌乱?”

赵充国老当益壮,直接回答:“老臣觉得没有人比我更合适。”

汉宣帝又亲自派使者问了问赵充国的打算,赵充国回答:“见机行事!”

然后,就敲定了,赵充国带兵出征。

这一战,战况并不复杂,赵充国的策略概括起来:

1、战斗层面,稳打稳扎、徐徐进军、占据险要、坚守不战、待敌气挫、纵兵大战。

2、宣传层面,分辨死硬派与胁从者,分化瓦解,惩处首恶。

3、庙算层面,每一步都精确计算,羌人能动员多少,战死多少,投降多少,战争进程每一步都在控制之中。

当然了,这仗打得挺久,前前后后打了三个年头。

也因为此,汉朝中央多次遥控指挥赵充国的战斗方略,赵充国也多次详细汇报分析前线形势。

此战,最精华的部分是赵充国与汉中央的隔空论战。

汉朝历史上,这是少有的一场全面体现前线指挥官及核心决策层战略思想的战争,涵盖民族政策、军事、后勤、驻防、屯田、防线、军制等诸多方面。

不过,这一部分虽然干货十足,但浩浩数千字的论文,我这里就不细述了,核心思想基本体现在赵充国作战的具体策略上。

最后,赵充国的意见说服了朝堂的大多数人,他的方略得以稳步推进。

但到第三个年头上,仍然有不少西羌残余,汉宣帝表示要增兵助征。

赵充国说:“不用,已经赢了,我在这屯一年田,自然归附。”

汉宣帝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派了两将军助战,又歼灭羌人数千,加上又降附赵充国的,羌乱大定。

公元前59年五月,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

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自此一战,七十多岁的赵充国,天下第一了。

就在这一年,虚闾权渠单于兴兵十余万要侵犯汉边塞,赵充国统兵四万备边,这一次,他是第一统帅!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每早六点,厕上一观,可通天地之气。